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據人民網報導,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電子產品消費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措施》緊貼新一代科技產業變革趨勢,在加快電子產品升級方面分別從推進技術應用融和、更貼近應用場景以及解決特定人群使用障礙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通過三方面措施滿足群眾不斷提升的高質量消費需求,提振電子產品消費,助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經濟內循環。
一、加快推進消費電子產品升級意義重大
加快推進電子產品升級換代,是深入挖掘國內市場消費潛力的必然要求。電子產品產業鏈長,相關產業規模可達數萬億級,是激發消費活力、加快產品流通,從而提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電子產品“產供銷回”體系將催生根植於各級行政區劃的直營店、體驗店、服務網點和回收站點,有利於電子產品企業下沉渠道建設,豐富高品質電子產品供應。
加快推進電子產品升級換代,是提升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水平的必然選擇。近年來,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產品的技術品質、應用場景、延伸服務等持續優化升級,為人民群眾提供了便捷舒適生活的同時,也使得低碳化、數字化、個性化的消費觀念逐漸被消費者群體接受。智能、綠色、互聯、時尚的電子產品不斷湧現,將繼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成果普惠共享。
加快推進電子產品升級換代,是高質量發展“銀發經濟”新業態的必然要求。電子產品升級,功能將更為智能便捷,有利於滿足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也能培育低門檻、無障礙、高安全的新業態:一方面,具有複雜對話理解、方言語音識別、不良信息攔截和隱私保護等功能的電子產品,將較好滿足農村老年用戶的使用需求,有利於更好地融入社會,提升其獲得感;另一方面,多類型多數量用戶群體的加入,也將為電子產品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全面的數據資源,為廠商提供依據,打造更貼合用戶需求的“爆款”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