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大公報報道,今年度的國家藝術基金正在接受申請中,而作為2022年,國家藝術基金首次向香港開放後第一批入圍作品之一,香港靈宵劇團的“小型劇(節)目和作品創作類”作品《畫皮》,在今年2月的香港藝術節中成功上演,并將於6月20日、21日繼續於沙田大會堂演奏廳上演。文化體育及旅游局昨日發布對主演謝曉瑩的采訪視頻,讓大衆聽她說談《畫皮》的創作故事和申請國家藝術基金的心路。\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
很多觀衆熟悉《畫皮》的故事是因為電影,無論1966年鮑方執導的邵氏電影,還是2008年周迅、陳坤主演的內地版本,都十分深入人心。今番將《畫皮》搬上舞台,謝曉瑩表示,是因為喜歡《聊齋》的故事,“這個故事特別有狐妖的氣氛,裡面帶出的信息特別有意思,比如‘知人知面不知心’‘願者上鈎’或者‘因果循環’,我覺得對於人性的演繹是出色的,亦都起到一部分高台教化的作用。”而作為粵劇版本,謝曉瑩提到,“當中做的一個最大的決定,就是我自己,正印花旦,一人分飾兩角。”
在《畫皮》分飾兩角
謝曉瑩的《畫皮》初演面世的時間,是新冠疫情的第一年,“當時我們堅持融入不同的元素。在守正創新的角度去看,我們要守住粵劇的本,同時也借鏡了很多不同的劇目。”她提到,比如上海越劇會在談情的地方處理得比較細致一點,昆劇在一些比較細致的眼神會做得更加精致一點。“因為戲中有兩個角色,必須制造一個很大的對比,例如狐妖媚娘會整個身體坐無正相,眼神會比較歪斜;但到陳蓉,她就是一個大青衣的角色,良家婦女,很端莊的外形。”當中有一段陳蓉的戲分,需要謝曉瑩用身段水袖去表達她激動地救夫郎的情景,謝曉瑩選擇以京劇程派的水袖,再加入現代舞元素來表現。
她說:“因為狐妖在挖男主角王崇文的心的時候,我們不想呈現出一個血淋淋的心臟,所以我們借助現代舞代表挖心的小片段的概念,最後會根據銅鑼鼓節奏,告訴觀衆,心已經被挖出來了。這種方式其實都挺符合虛擬的特性。”她認為,唱念做打是粵劇必須保留的,“如果不是,我們與做話劇是無異的,粵劇的個性就是唱段、鑼鼓、身段都有戲曲的特性在裡面。”
“戲曲人”與時并進<nextpage>
而創新部分,她認為,狐妖這個人物是一個很好滲入新元素的切入點,“例如狐妖的服裝,我們利用動漫‘角色扮演’的服裝造型,令這個角色更加妖,但是關於角色陳蓉的部分,我就選擇用最傳統戲曲的青衣的作風表現出來,舊的事物如何包裝成觀衆容易接受的呢?這都是我們戲曲人與時俱進不可或缺的話題。”
首次申請國家藝術基金就獲成功,謝曉瑩表示真的很開心,“其實這是國家藝術基金首次開放給港澳地區申請,我自己覺得真的很榮幸,猶如給到自己一份認同。”她提到自己當初申請國家藝術基金有一個想法,是希望能和內地有藝術上的接軌,也希望能慢慢將自己的作品推廣到大灣區甚至全國,乃至全世界。“也都希望能够吸收一班香港藝術節質素比較高的觀衆,他們可能很少看大戲,希望將來他們都可以成為粵劇愛好者。”《畫皮》還得到了謝曉瑩丈夫、粵劇音樂家高潤鴻以及粵劇名伶阮兆輝等的把關,“他們都會先觀賞整個戲劇”,“我是一個有些新與舊融合的人,《畫皮》裡還有一些現代舞或者服裝設計,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戲曲是在傳統與創新中間做得比較好的。”
借作品表現香港特色
謝曉瑩說:“我們有香港本地粵劇的彈性,亦有內地院團裡的一些規範性,就會變成我們獨一無二的‘靈宵’作品或者香港作品。”
未來,謝曉瑩表示,她還會再申請國家藝術基金,“我覺得良性競爭是好事,即是大家都要向一個最好的目標去進發,鼓勵一些演員去追求更好的質素,而不只是追求量,我覺得國家藝術基金絕對具備這個功能。”她認為當前兩地對彼此的認知尚不是很深入,“我也希望透過我們的作品,去描述香港的特色,借此作品,包括編劇,我的表演,還有我先生的音樂,或者是所有演員呈現出的香港活力,去傳達給祖國,亦希望他們可以看到我們與別不同的一個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