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黃色、黑色、綠色、白色……不同顏色的種子整齊地碼放在陳列架上。走近一看,玻璃瓶上的標簽註明了品種、編碼等信息,這是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王金莊“種子銀行”的一角。
據新華社報道,旱作梯田系統地處太行山深處,這裡重巒疊嶂、溝壑交織、氣候乾旱。數百年來,為了生存,村民鑿石壘堰,覆土務農,形成了獨特的梯田農耕文化。日前,這一係統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王金莊位於涉縣旱作梯田核心區域,屬於缺土少雨的石灰岩山區,梯田土層厚的不足0.5米,薄的僅0.2米。
農民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和豐富的食物資源,通過“藏糧于地”的耕作技術、“存糧于倉”的貯存技術和“節糧于口”的生存技巧,以及“地種百樣不靠天”的生態智慧,不但創造出規模宏大的石堰梯田景觀,而且創造了獨特的山地雨養農業系統,保存了重要農業物種資源。
說起創立“種子銀行”的初衷,涉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賀獻林介紹,隨著大山裡的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在家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很多老品種幾近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