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一些姐姐在唱歌部分的選曲“太老”,情懷管夠,但與年輕觀眾多少有些脫節;而跳舞部分的動作設計,要麼比較複古,要麼是風格比較同質化:就會讓觀眾覺得舞台不夠炸。
另外一點是,姐姐們的心態不一樣了。或者說,來參加《浪姐2》的很多姐姐,有了雜念。
《浪姐》的成功是種種偶然因素下的結果。當時疫情影響下,很多姐姐賦閑在家,所以當節目組伸出橄欖枝時,姐姐願意嘗試。節目不僅對觀眾來說是新鮮的,對姐姐來說同樣是新鮮的。因為未知,所以她們在節目中的一切反應更真實;因為是難得的工作機會,尤其是節目一播即爆,姐姐們的態度肉眼可見的認真,好幾個姐姐練舞練出傷來……如果不是後期扯頭花的情節太多了,《浪姐》就是一檔高開高走的節目。
來參加《浪姐2》的姐姐,她和她的團隊一定反覆觀摩《浪姐》,多少也總結出了一些規律:選擇什麼樣的歌曲容易炸,跟什麼樣的人組隊全員安全的可能性高,在鏡頭上什麼樣的表現可能會引發爭議,如何“設計”才有更多露臉的可能等等。換句話說,《浪姐2》一開始,有些姐姐的“表演”痕跡略重,並且普遍沒有太大的“衝勁”。
在觀眾耐心愈發有限的收視背景下,《浪姐2》一開篇低於預期,就會直接造成節目的“低開”,很多觀眾對節目的遺憾情緒一開始就形成,雖然他們並未追看後續的節目,但這種遺憾的印象卻可以貫穿這檔節目始終。這就會造成口碑嚴重下滑的觀感。
但也需要客觀說一句:姐姐們是會成長的。在三個月的相處時間裡,姐姐們剛來節目時的很多預設、設防甚至小心機,都會被打碎;姐姐們會逐漸被殘酷的淘汰賽制,調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