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據新華社報道,“爽脆、包甜、補血!”目前正是車厘子的當造季節,且臨近歲晚不少市民購買食用或當作送禮,來自不同產地的車厘子成為水果檔的熱賣水果,惟有不法之徒以平價車厘子充當“43°澳洲塔斯曼尼亞車厘子”出售,賺取差價牟利。海關前日展開行動,在油麻地一間水果店拘捕一名女子,並檢獲196盒、共重約400公斤的懷疑冒牌車厘子,估計市值約8萬元。
海關版權及商標一般調查組第二隊高級調查主任朱寶鼎表示,近日有市民在油麻地果欄一間水果店買入一盒澳洲塔斯曼尼亞車厘子,與商標持有人聯絡後發現為冒牌貨,並向海關舉報。海關遂於前日展開執法行動,在上址一間水果店檢獲196盒、共重約400公斤的懷疑冒牌車厘子,以及一批包裝物料,拘捕一名41歲女售貨員。海關已將該懷疑冒牌車厘子送檢,以確定安全性,並追查來源。
冒牌貨價僅為正版75%
朱寶鼎續指,檢獲的冒牌車厘子的包裝盒不論外觀、設計及標籤幾乎與正牌貨品無異,但指市民可從檢查產品編號、包裝盒上印有的三顆車厘子質素,以及包裝袋是否印有出產農莊標誌等方面判斷真偽。另價格方面,正牌貨的售價約400至600元一盒,而冒牌貨為正牌貨售價約75%,即300至450元一盒。
海關呼籲消費者光顧信譽良好的店舖,如有懷疑,應先向有關商標持有人或其代理查詢,以免購入冒牌物品;海關同時提醒商戶在採購貨品時應小心謹慎,售賣冒牌物品屬嚴重罪行,須負上刑責。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銷售或為售賣用途而管有冒牌物品,即屬違法,最高刑罰為監禁五年及罰款5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