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北京市交通委日前表示,在就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優化方案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過程中,有不少群眾建議出台徵收擁堵費和發放郊區牌照等政策。對此,北京市有關部門將結合落實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研究論證。或許是因為有“擁堵費”這樣的敏感詞,消息一經發布,蹭地衝上熱搜引發熱議。10多年前北京就提出過要徵收擁堵費,但沒有下文。
10多年前北京就提出過要徵收擁堵費,但沒有下文。
事實上,這不是北京首次討論擁堵費問題。10多年前北京就提出過要徵收擁堵費,但後來沒有了下文。2013年9月,北京發布“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出交通委和環保局牽頭研究制定徵收交通擁堵費政策;交通委和交管局牽頭制定智能化車輛電子收費識別系統等,引導降低中心城區車輛使用強度。2016年5月,北京出台的《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研究交通擁堵收費政策。不過,最終也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北京市究竟要不要收取擁堵費?收取擁堵費能否真正緩解擁堵?多方圍繞這些核心問題,爭論始終沒有停止過。很難說,反對者沒有情緒化的因素。但如果我們冷靜下來,多些理性思考,答案或許就會清晰地呈現出來。
汽車產業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型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建成了種類齊全、配套完整的產業體系。目前,汽車零售額占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相關稅收占稅收總額、相關從業人數占城鎮就業總人數的比例均在10%左右,對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就業、增進民生福祉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來由於不少城市限購,汽車消費受到較大影響,汽車產銷已連續多年出現下滑。更令人擔憂的是,因為車牌的稀缺,還滋生了大量車牌租借和買賣的非法交易,飽受社會詬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