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藝大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5月14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國總統特朗普12日白宮記者會談及中美關稅談判內容時,突然提及“對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引發討論。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向中評社分析表示,特朗普此番言論很可能是為即將與中國領導人的通話做鋪墊,在談判桌前先拋出訊號,非常符合特朗普風格。
賴祥蔚說,但從中美快速完成經貿談判共識來看,特朗普對中國的戰略佈局從不是一味對抗,而是在對抗中尋求籌碼,在合作中謀取利益,如果連特朗普都不抗中,台灣還要繼續對抗中國大陸嗎?
賴祥蔚為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媒體藝術所長、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現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專長領域為傳媒政策、公共關係。
特朗普12日在白宮簽署美國藥價行政令的記者會上,主動提及美中瑞士會談,他稱“可能在本週末”與中國領導人通話。他並稱中國同意“全面開放”,並表示“這對統一與和平很好”。
賴祥蔚對此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特朗普一貫語不驚人死不休,發言風格率性奔放,常帶有個人表演性質,過去他也曾多次表示“自己很有彈性”,有時甚至會以“開玩笑”作為言論後盾。因此,若無後續再三強調“統一”議題,就不能視為美方對台政策的轉向,只要列入觀察即可。
賴祥蔚分析,特朗普這次發言,更可能是對中國談判前的鋪墊,因特朗普談判風格向來是漫天出牌,任何話題都可能拋出作為籌碼,包括對中國關稅上調至145%,所以“統一”這類的用詞,都可能是特朗普試圖營造談判氣氛、擴張對中國議價空間的一部分,等於是把統一當成誘餌,試圖引導美中對話走向他希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