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聶建中。(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0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引來全球經濟大震盪。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聶建中9日在一場座談會上表示,這場以美國為中心的保護主義浪潮,恐將加速自由貿易體系的瓦解,進一步推動全球經濟秩序的重組,但當中的主軸仍是中美貿易戰,本質仍是大國角力。
聶建中說,當前中國大陸面對美國強勢課稅,喊出“奉陪到底”,所展現的底氣令人不容小覷。這種底氣,來自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憑藉低匯率政策推動長達十年的雙位數成長;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更憑藉對危機的抗挫性,反而擴張全球市場版圖。中國供應鏈進入全球金融市場前列,已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不可忽視的力量。
聶建中研判,特朗普此次發動的2025年“關稅戰”某種程度上正促使世界局勢加速轉變,歷史若有軌跡,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20世紀屬於美國,21世紀很可能將由中國主導。
中廣公司9日舉辦“32%關稅,台灣何去何從”研討會,由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主持,邀請包括前“行政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東吳大學商學院教授朱雲鵬、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蘇宏達、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聶建中等人出席。
聶建中在會中表示,全球經貿格局正因為此次的關稅風暴,出現另類整合徵兆,尤其當歐盟開始釋出與中國對話意願,反映出多數國家難以承受產能過剩與出口受阻的雙重壓力。
聶建中說,美國發動關稅戰,不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更引發一連串連鎖效應,總結美中貿易衝突將帶來四大後果,第一是全球產能受壓,進出口動能下降,金融市場首當其衝;二、通膨壓力加劇,全球普遍物價上漲,將迫使各國陷入升息與經濟衰退的兩難困境;三、產業斷層效應明顯,供應鏈重組將拖累產業穩定;四、美國在資金回流、就業增加與科技吸納方面固然可能短期受益,但長遠而言,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卻面臨空前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