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樂士:正如美國所指,英國政府正在主動侵蝕言論自由以及其他公民權利,因此,拉米沒有資格對香港評頭論足。(資料相) |
中評社香港8月19日電/香港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18日於《中國日報香港版》發表文章,內容見下。
2017年,英國現任外交大臣拉米在還是下議院的普通議員時,曾對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了激烈抨擊,稱特朗普不適合擔任公職,並“對國際秩序構成了嚴重威脅”。拉米認為特朗普“絕非英國之友”,若他意圖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理應予以拒絕。
因此,當特朗普於2024年再次當選總統時,可想而知拉米既驚且懼。作為外交大臣,修復與美國的關係是他的職責所在。於是,他只得改口,轉而稱特朗普“熱情友好”。即便特朗普並未忘卻當年的拉米的言論,拉米也只能祈禱獲得原諒。不過拉米也明白,這份原諒必須靠他自己爭取。
於是,拉米採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首先,他同斯塔默一樣,摒棄自身原則,迎合特朗普喜好。其次,他著力籠絡特朗普的高級幕僚,並已初見成效。
因此,拉米在6月24日於下議院發言時,著重強調了英國對由美國主導的“五眼聯盟”夥伴關係的承諾,並將中國稱為“複雜且持續的威脅”。唯恐這番表態分量不夠,他還援引了英國的《2025年國家戰略》,該戰略尋求“與美國達成更深層次的貿易、技術和安全協定”。即便這些說法無法完全取悅特朗普,也至少不會招致反感。
拉米對特朗普政府這番賣力討好,想必令特朗普十分受用。《衛報》8月2日報導稱,拉米如今已稱美國副總統萬斯為“朋友”,還說 “萬斯是我的知音”。今年三月,拉米還出席了在萬斯華盛頓家中舉行的彌撒。兩人日漸熱絡的友誼顯然源於相似的背景——兩人都是基督徒,拉米認為他們“有共同點”。
萬斯顯然對拉米的示好頗為受用。在今年二月的慕尼克安全會議上,他便投桃報李,稱拉米為“我的英國朋友”。
除此之外,萬斯本月在英國度假期間曾攜家人造訪拉米位於肯特郡的大宅,共度兩天。然而,在高調宣揚兩人友誼的同時,萬斯亦不忘告誡拉米:英國切莫走上喪失言論自由的歧途。
早在今年二月,斯塔默與拉米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晤時,萬斯已直言英國存在“言論自由問題”。隨後在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萬斯進一步指責包括斯塔默和拉米在內的歐洲領導人“搞言論審查”,指出英國相關法律賦予警方過大權力,可以拘捕那些在網路上發表所謂“冒犯”言論的人士。萬斯此說顯然有的放矢。《經濟學人》5月15日報導稱,英國警方平均每天因網路言論拘捕超過30人,是2017年的兩倍。現在,警方花費大量時間監控社交媒體,而非打擊真實犯罪、維護治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