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據大公報報導,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後,外交上最大的特點就是經濟上全球“徵稅”、外交上則處處滅火。用他自我讚美的話說是已經結束了七場戰爭。不過他用力最深的俄烏衝突卻遲遲難見成果,事實上他也不會成功──儘管這是美國唯一捲入的一場衝突。
特朗普作為一名商人,認為陷入僵局的俄烏衝突再打下去毫無意義。這不僅浪費美國的資源,還影響美俄關係。他首先要止損,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對俄羅斯龐大的市場和礦產是心儀已久。早在1986年,當特朗普還是一名非常年輕的地產商,他在紐約與蘇聯駐美大使共進晚宴時就提出與蘇聯政府合作,要在克里姆林宮的對面建設豪華酒店。第二年,他就首訪蘇聯。冷戰結束後,他也一直推動在莫斯科建“特朗普大廈”。非常關鍵的是,在他人生的幾次低谷中,大量的俄羅斯資本湧入拯救了他。對於俄羅斯私人資本的作用,連他的兒子在2008年都公開地承認。
現在他貴為總統,完全有條件實現自己商業帝國進軍俄羅斯的夢想。他執政後更是不斷讚美俄羅斯“領土比中國大,擁有非常寶貴的礦產”。
但和特朗普完全不同的是,俄羅斯、歐洲、烏克蘭卻都是從安全角度思考這場衝突。
俄羅斯在衝突之始就把終止北約東擴、烏克蘭中立化作為戰略目標,從而確保自身安全。如果失敗,俄羅斯則有可能引發政治動蕩,甚至有國家解體的風險。所以對於自己的戰略目標它不會妥協。領土只不過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斯大林說過:領土是最好的貨幣。即使北約不承諾停止東擴,占領烏東建立緩衝區,也可作為俄羅斯的次優之策。
不過2019年烏克蘭就把加入北約寫入憲法。整體實力遠遠超過俄羅斯的北約也很難和俄羅斯簽訂這樣的協議。因此俄羅斯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短時間沒有任何可能性。
對於歐洲來講,這場衝突爆發後,它是烏克蘭最堅定的支持者。即使特朗普再度執政後改變了外交政策,但歐洲卻表現得更勝以往。比如剛剛結束的美烏會談,歐洲七大國領導人不惜中斷休假一齊奔赴美國陪同,顯示了毫不動搖的決心。凡是瞭解歐洲政治文化的人都能更深刻的通過此舉明曉歐洲的決心:法國2003年發生酷暑,造成至少一萬五千人死亡,超市冰庫都被征用。但即使發生這樣的災難,時任總統希拉克和政府官員也是在假期結束之後才回到巴黎。但現在為了烏克蘭,包括法國總統、英國首相在內的歐洲領導人竟然中斷休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