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高雄7月23日電(記者 蔣繼平)俄烏即將展開新一輪和談。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接受中評社訪問分析,特朗普上週給俄烏戰爭50天時間,對俄較為有利,對烏卻構成壓力;澤倫斯基主動釋出談判意願,恐淪為姿態外交,普京將等待更有利時機。特朗普丟出要給俄100%的關稅報復,反而會有損美國。他認為,各自如意算盤不同但彼此制衡,戰爭僵局短期難解,恐演成長期消耗戰與代理對抗新常態。
陳文甲,日本大阪商業大學地域政策學博士,現任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兼任副教授、印太戰略智庫特別顧問,專長為國際時事評論、國際關係研究、“國安”戰略研究。
俄烏戰爭開打三年未歇,特朗普上週說給50天的期限,對誰有利?
陳文甲表示,特朗普所提“50天內停戰”的時間表,看似展現斷然處置的談判姿態,實際上是一種政治意圖,就是向俄羅斯暗示必須回歸國際體系的窗口,同時也對烏克蘭施壓,限縮其戰略空間。因為對俄羅斯而言,這是爭取停火、鞏固戰果的良機;也是這場“消耗戰與持久戰”的轉折點。
陳文甲表示,而對烏克蘭來說,若在兵力劣勢、領土未收復情況下妥協,恐導致戰略失敗與內部政權正當性危機。所以,50天期限對俄國較為有利,而對烏國卻構成壓力,而特朗普則藉此強化“我能止戰”的戰場主控優勢,並符合“美國優先”論述。
澤倫斯基向俄國提議下週展開新和平談判,俄國會理嗎?
陳文甲表示,俄羅斯是否接受談判,須觀察兩因素:一是戰場局勢,二是國際壓力。因為在戰場局勢方面,近期俄軍在東部戰線取得進展,而處於戰略優勢,所以普京傾向以軍事壓力逼迫烏方讓步,並不急於談判。在國際壓力方面,特朗普拋出“停戰期限論”與歐洲對援烏疲乏,使俄方認為時間站在自己這邊;而澤倫斯基主動釋出談判意願,意在穩定國際援助與緩和國內輿論壓力,但若無實質條件與美歐支持,恐淪為姿態外交。所以,從戰略角度看來,普京將等待更有利時機,要求澤倫斯基承認現實戰果,而不致立即接招與正面回應。
特朗普要給俄羅斯100%的關稅報復,與俄羅斯有貿易交易的國家也要連坐,受到次級制裁。這招是否有用?
陳文甲表示,特朗普的極限關稅與次級制裁政策,雖具短期政治震撼效果,但在戰略效益有限。首先是,俄羅斯與西方貿易已大幅萎縮,目前主要依賴中、印、土等非西方經濟體,對美關稅威脅已大幅鈍化;其次是,美國若對俄貿易往來的第三國施加制裁,會牽連到全球能源與農糧供應鏈,引發盟友反彈,尤其歐洲與新興國家恐不願配合;最後是,除非能形成全面多邊經濟封鎖,否則這招恐淪為美國單邊舉措,加速全球分裂與去美元化趨勢。
因此,陳文甲表示,特朗普此舉在戰略上難以孤立俄國,反倒可能削弱美國國際金融制裁的公信力。
特朗普對烏軍援方案:由歐洲盟國捐出武器,美國再出售新武器補足其軍備。北約會買單嗎?
陳文甲表示,此方案實質為“軍事產業主導外交”的典型,既轉移美國援烏壓力,又促進國防出口;而對歐洲而言,短期內可清空庫存與更新裝備,看似符合國防現代化需求,但背後問題甚多。其一是,歐洲軍備本就不足,若依賴美國補貨將加深對美依賴;其二是,美國售價高、交期長,恐不符歐洲戰時需求;其三是,歐洲戰略自主訴求日增,此案將引發法、德對美國主導的不滿。
因此,陳文甲表示,儘管有波蘭、波羅的海國等北約成員的支持,但整體北約內部對此方案接受度有限,除非透過協調機制調整細節,否則難以全面推行。
俄烏戰爭,美俄歐在背後各想什麼如意算盤?
陳文甲表示,美國在俄烏戰爭中的核心戰略是削弱俄羅斯、鞏固北約並鞏固對歐洲的安全主導地位,同時發展軍工產業與金融制裁體系,擴張戰略影響力。因此,特朗普雖主張“止戰”,但底層邏輯仍是美國優先與軍事自主;而普京則藉戰爭強化國內民族主義、壓制反對聲音,並試圖重建俄國勢力範圍與多極世界秩序;而對歐洲,戰爭是一場戰略覺醒,既暴露對美依賴,也推動戰略自主,但同時陷入能源危機與軍備壓力,內部矛盾加劇。
陳文甲表示,所以三方如意算盤不同,但彼此制衡,戰爭僵局短期難解,恐演變為長期的“消耗戰與代理對抗”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