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据台灣網报导,“台灣很少有人關注農村規劃,但山西竟將破窯洞變成桃花源!”7月24日,站在烏金山後溝村的聯排別墅前,台灣自媒體人穆鴻霖對著鏡頭連說三次“印象深刻”。當采風團成員穿梭於太原劉家堡村的葡萄架下與非遺院落時,他和台灣自媒體人李東憲在直播中道出心聲:“原來整個村做文化傳承,是要讓非遺紮根未來。”
當采風團的鏡頭從晉祠千年木雕轉向綠意盎然的田野,這場關於“根脈”的追尋有了更鮮活的注腳。7月23日至24日,“品遊山西 尋根問祖”兩岸新媒體聯合采風團深入太原小店區劉家堡村與晉中烏金山後溝村,在一座座非遺小院與一排排現代化別墅中,見證黃土地上的振興傳奇。
古村新韻,老院落新生非遺火種。在有著1600戶村民的劉家堡村,采風團見證了傳統村落的振興與新生。40多處閒置農房被改造成非遺工坊,太原鑼鼓、西華門舞獅、黎侯虎製作等傳統技藝在這裡煥發新生,形成了“一院一非遺,一院一文化”的生動局面。
非遺小院里,穆鴻霖第一次舉起彩繪獅頭,跟隨鼓點騰挪跳躍。“Amazing!”他抹著汗笑道,“在台灣看過廟會舞獅,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舞獅文化,今天第一次嘗試舞獅,非常開心!”台灣青年劉建國則大展身手,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指導下敲響“太原鑼鼓”,一時間銅鑼與堂鼓聲浪震徹雲霄。“‘太原鑼鼓’的拜師儀式、鼓藝傳承都很有講究。”手握紅綢鼓錘的他感慨,“閩南、台灣也都有鑼鼓、舞獅,南北都是一樣的!”
“除了發展非遺文化產業,通過土地流轉和集體經濟模式,村里整合500餘畝耕地發展‘早黑寶’葡萄種植,村民收入顯著提高。”當地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據瞭解,依託瀟河生態優勢,劉家堡村轉型農旅融合模式,打造田園綜合體,開發葡萄採摘、非遺犧湯體驗等鄉村旅遊項目,成為山西省首批3A級旅遊示範村。
地處丘陵山區的後溝村則展現了山區村莊的華麗轉身。112戶村民通過“拆舊建新”,將破敗窯洞改建為現代化別墅群;村里引資10億元發展藍莓種植和康養產業,冷鏈物流讓新鮮藍莓次日就能出現在北京超市的貨架上……曾經滿眼破窯洞、滿山旱玉米、滿目臟亂差的落後山村,迅速蛻變成“青山為屏、綠水環繞、現代化別墅群居中”的美麗家園,不僅整村成為賞心悅目的大景區,集體收益、農民收入也雙雙倍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