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據中國網報導,國務院近日批覆原則同意《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旨在讓群眾獲得公平可及、系統連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醫療衛生強基,關乎優質醫療資源能否下沉,關乎突發疾病時救護車能否及時趕到,關乎偏遠地區的百姓能否享受公平的醫療資源……這不僅僅是一份政策文件,更是一個大國對億萬群眾健康渴盼的深切回應。
基層醫療是醫療衛生服務的“網底”。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相對健全,現有超100萬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百姓提供日常的預防、保健、康復以及醫療服務,超520萬名基層醫務人員工作在基層一線。
方案勾勒出我國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的“時間表”——
到202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更加合理,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力爭居民15分鐘可達最近的醫療服務點;
到2030年,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人才隊伍持續發展壯大,設施設備條件和數智化水平顯著改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基本醫療服務均質化水平明顯提升,群眾就近就便享有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
如何實現上述階段性目標?
方案要求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固定+流動”的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模式,全面建立國家、省、市、縣、鄉五級巡回醫療制度,實現巡回醫療在醫療資源薄弱縣全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