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工智能(AI)成為熱議話題。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年在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相結合。香港特區積極大力推動AI發展,2024至2025年期間,本港大學積極成立新實驗室、深化與內地合作及推動技術落地,推動構建AI創新生態。《大公報》今次整理了部分大學的相關科研成果,讓讀者快速瞭解本港在AI領域方面的成就。
本港大學一直致力於推動AI的發展及應用。香港大學與時並進,不斷擴大AI在醫療領域的運用。去年,港大醫學院跨學科研究團隊開發了創新人工智能AI軟件系統,可通過利用手機隨時監測心音。此技術能檢測心瓣疾病,準確率估算高達81%,有效推動了心瓣疾病的早期檢測。此外,港大在賽馬會慈善信托資金的資助下,成立五間聚焦於前線科研領域的賽馬會創科實驗室,有助於大學培育STEAM綜合學科領域的未來領袖。
而在上月,港大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AI細胞成像工具,快速準確地診斷癌症病人。港大研究團隊與瑪麗醫院合作,將最新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方法落地,在肺癌病人上進行藥物測試,實現快速、低成本對人體細胞進行“無標記”成像,幫助醫生在單個細胞的精度水平評估病人的腫瘤。
快速診斷癌症 研發AI衛星
在國家航天局、國家科學技術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去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與內地公司共同研發的首個AI大模型,“香港青年科創號”衛星在山東成功發射進入太空軌道。這是首個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資助支持的衛星,同時亦是中大首顆直接參與設計、研發及數據應用的對地監測衛星,更是國際首顆AI大模型科學衛星。這對促進香港、大灣區及全球在多個領域的發展,以及促進中大與國家航天局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