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8日,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陳雲松主持“哲學社會科學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開幕式。 |
中評社╱題:“深度專訪:陳雲松論理論創新與話語構建” 作者:林艷(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助理總編輯\采訪主任兼北京記者站站長、《中國評論》月刊主編、中評智庫基金會副秘書長
【摘要】哲學社會科學期刊作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主要載體、重要參與者與基礎設施,在推動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上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和價值。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在築牢理論體系大廈的同時,充分展現對話體系,真正實現理論體系與話語體系的有機結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以當代中國建設、改革與發展作為實踐基礎,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提供了依據,避免走向一味盲目地簡單套用西方的範疇、理念與結論的歧途。打造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過程,是不斷推出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的過程,是不斷進行創造性和創新性的科學概括和理論升華的過程。智庫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載體,能在塑造中國話語權方面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由南京大學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2024年12月28日舉行,來自全國近200家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的近300名代表參會。期間,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陳雲松接受中評社記者采訪,就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在推動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進程中的獨特作用、如何塑造理論自信和推動理論創新、智庫在塑造話語權方面的角色、人工智能給人文社會科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南大在AI及大數據的學科融合方面的探索實踐經驗等問題展開詳細解答。他指出,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在築牢理論體系大廈的同時,充分展現對話體系,真正實現理論體系與話語體系的有機結合。
陳雲松表示,理論自信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柱、信仰支撑和動力源泉,關乎著一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一個國家尊嚴和實力的集中展現。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踐行理論自信的重要載體,在理論創新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哲學社會科學期刊作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主要載體、重要參與者與基礎設施,在推動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上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和價值。
陳雲松認為,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是以當代中國建設、改革與發展作為實踐基礎,從總體上看是圍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實踐課題,來確立理論主題、建構科學體系,而不是從理論到理論,不是以抽象的前提為基點進行邏輯推論,更不是虛設問題、以所謂的科研方法體系進行學術的“問題空轉”。因此,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提供了依據,避免走向一味盲目地簡單套用西方的範疇、理念與結論的歧途。
陳雲松指出,打造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過程,是不斷推出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的過程,是不斷進行創造性和創新性的科學概括和理論升華的過程,這實際上正是理論創造的基本途徑。他也認為,智庫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載體,能在塑造中國話語權方面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在國際關係與全球治理過程中,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智庫正是由於較好地充當了議題設定者與輿論引導者的雙重角色,進而長期占據著國際話語權的制高點。
以下是專訪具體問答內容:
中評社記者:南京大學舉辦的今次全國學術期刊會議有200餘家期刊參會,可謂規模盛大。您對此次會議成果有哪些方面的期待?您認為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在推動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進程中可以發揮哪些獨特作用?
陳雲松:我們對這次會議成果有諸多期待。
第一,期待能通過此次會議,促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之間、期刊與高校、科研機構等之間的深入交流與合作,分享辦刊經驗、交流成功做法,凝聚哲學社會科學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共識,共同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
第二,期望此次會議能進一步激發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的創新活力,鼓勵期刊在選題策劃、編輯出版等方面積極創新,更加科學、公正地評價學術成果質量,使得高質量學術成果能湧現出來,持續提升期刊的辦刊質量和影響力。
第三,期待此次會議能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在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建樹。探討期刊面向中國式現代化宏大實踐,發揮在議題引領中的關鍵作用,積極刊發體現中國主體性和原創性的學術成果,構建中國自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邏輯機理、實踐路徑。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作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主要載體、重要參與者與基礎設施,在推動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上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和價值。
首先,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促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期刊既是研究者用來瞭解學科前沿動態和趨勢、掌握學科研究進展的工具與手段,又是研究者用來展示學術研究成果、分享學術研究心得、感悟的“家園”。
其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能促進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學術研究的發展,是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建設的重要平台和載體。一方面,期刊具有學術發表、學術傳播以及學術交流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期刊是學術共同體的一部分,具有學術評價和學術規範的功能。
此外,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加強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需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在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方面的載體作用。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在築牢理論體系大廈的同時,充分展現對話體系,真正實現理論體系與話語體系的有機結合。
中評社記者: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理論自信,您如何看待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的創新發展對塑造理論自信的作用?您期待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在推動理論創新方面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陳雲松:理論自信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柱、信仰支撑和動力源泉,關乎著一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一個國家尊嚴和實力的集中展現。其體現為對理論自身的科學性、真理性充滿信心,對其指導實踐的效果充滿信心,對理論自身的發展和創新前景充滿信心。
首先,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踐行理論自信的重要載體,要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作出更大理論貢獻。通過體系化、學理化的研究,解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理路和邏輯體系,闡釋其豐富的理論內涵和核心要義。
其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支撑理論自信的重要平台。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以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為目標,聚焦學術成果在理論創新上的貢獻度,引領研究者開展高水平研究,刊發高質量的原創成果,完善支撑理論自信建設的生態體系。
再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理論自信宣傳教育的主要陣地。宣傳教育作用發揮得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全社會理論自信的建立及深化。與更多的新型媒體工具與數字媒體平台開展密切合作,擴大理論宣傳教育的廣度、力度和效度,為理論自信提供更有利的社會基礎。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在理論創新中也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期刊是學術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在繁榮學術研究、引領學術潮流、培育人才隊伍、促進學風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期待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能够進一步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的傳播者、優秀學術成果的培育者、良好學術生態的營造者,以及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的助推者。
面向未來,我們期待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能進一步立足於推動理論創新來謀劃辦刊工作,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和影響力,推動中國學術研究增強自主創新意識。同時,期待期刊更加重視扶持有創新潛質的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在刊發成果時,不關注作者身份、職稱和所處機構等背景信息,而是完全依據成果自身的理論創新價值,同時更多為青年學者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還期待期刊更加積極推動學科融合發展,重視體現學科融合、學科交叉的研究成果。通過融合發展建立哲學社會科學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培育不同學科相互交流、相互支撑的理論創新有機體。在打破不同學科知識壁壘的過程中,推動重新整合知識,生長出新的知識群落和學科門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