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的約束關稅是各成員通過“以市場換市場”的方式,基於對等原則談判所得出的結果。但美國政府對此卻選擇視而不見。世貿組織還要求不斷推進貿易談判,從而實現動態的對等。與世貿組織的對等原則相比,美國定義下的 “對等”極其狹隘,照此行事必然會適得其反。
華盛頓那些紙上談兵的政客們對“對等”概念的狹隘理解,以及對“美國優先”理念的執迷,促使美國政府不計後果地選擇了將關稅當作武器,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美國自己並無法對這些措施產生的後果“免疫”。
正如歐洲央行所預測的那樣,如果歐盟對美國的行為進行報復,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可能會下降 0.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發出警告稱,由關稅戰引發的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會阻礙美國的經濟增長。
那些為美國總統提供政治資金支持的富豪們可能感受不到這種壓力,但普通美國民眾卻無法幸免,類似“情況會好轉”這種空洞的承諾,更無法讓他們產生任何好感。
實際上,美國的貨物貿易大幅逆差緣於其國內財政的失衡和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特朗普希望既強化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獲取鑄幣稅,又實現貿易平衡,這從根本上違背了市場規律。換句話說,美國想要“甘蔗兩頭甜”,那是不可能的事。
這場大規模的關稅戰,或許對美國而言會成為一個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事件。事實會證明,4月2日不會成為美國領導人所宣稱的“解放日”,美國狹隘的盤算,注定只會“再次失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