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在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前夕,廣西邀請了150家企業代表和部分商協會,召開了一場關於落實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與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會。
在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廣西究竟有何底氣邀企業“共赴未來”,又如何真正讓民企“放心投、安心幹”?會議直面過去廣西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止釋放政策信號,也給出了一份“誠意清單”。
力挺民企的三個實在理由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是當前廣西的“必答題”,原因有三:
第一是時與勢的呼喚。廣西處於“成型起勢的關鍵階段”,迎來了“歷史最好發展時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入關鍵節點。
如今的廣西,已不再是公眾印象中“偏安西南”的模樣——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地位日益凸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現“加速跑”,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正加快打造……“最好時期”,缺不得民企這股“活水”。
第二是產與鏈的布局。依靠“緊鄰東盟”的優勢,廣西提出“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的人工智能發展路徑,建設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國際合作高地。
當前廣西的產業短板,恰恰是民企的廣闊市場空間——比如把國內發達地區的先進AI技術帶到廣西,與豐富的應用場景整合,再推廣到東盟的農業、製造業等領域。民企靈活、敢闖,既能補上產業鏈裡的“細枝末節”,也能在發展的潮頭中“挑大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