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以“讓美國再次偉大”為名,把“美國優先”演繹為赤裸裸的強權邏輯,顛覆規則,脅迫盟友,掠奪資源,凸顯美國對世界掠奪成性的事實。
“美國政府露出獠牙。”《日本經濟新聞》評論員秋田浩之說,“特朗普政府外交冷酷無情的真實面貌逐漸顯露。”
“打砸搶”——《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這樣概括特朗普政府對外言行。在他看來,美國已成為國際體系中的“掠奪者”,試圖把格陵蘭島、巴拿馬運河、加沙地帶、甚至整個加拿大塞進口袋,像極了“直接從貨架上把東西搶走”的強盜。
英國商貿部前官員阿莉·雷尼森指出,如果美國通過強力手段控制格陵蘭島或巴拿馬運河,就相當於“重新引入叢林法則”。德國《明鏡》周刊評論,美國政府所作所為就像是歐洲中世紀恃強凌弱的“強盜騎士”。
“美國優先”就是帝國主義
“我們將把一座山的名字恢復為威廉·麥金萊的名字——麥金萊山。”在1月20日就職演說中,特朗普毫不掩飾他對美國第25任總統麥金萊的推崇。他還提及“天定命運論”,聲稱美國擴張是一項“自然且崇高”的追求。
特朗普政府“掠奪性”對外政策其實並非原創。
麥金萊在總統任內最知名的事件是發動美西戰爭。不少美國歷史學者認為,美西戰爭結束後,美國海外領土大幅擴張,標誌著美利堅帝國主義的開始。“關稅”是麥金萊政府的另一個“招牌”。就任總統前,麥金萊作為國會議員推動政府出台1890年關稅法案,通常稱為《麥金萊關稅法案》;入主白宮後,他支持通過了《丁利關稅法》,標誌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達到當時的歷史頂點。“通過關稅走向帝國主義。”美國《理性》雜誌這樣評價麥金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