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網評:無懼貿易戰衝擊 香港有足夠底氣信心
來源:大公網 作者:梁 帆
當美國政府將中國進口商品的所謂“對等關稅”稅率毫無理性地調高至245%時,這場以“美國優先”為名的貿易戰已徹底淪為一場損人害己的鬧劇。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超過100%的關稅即宣告貿易實質斷裂,而美國當前的瘋狂加碼不僅暴露其戰略失焦,更揭示了單極霸權在全球化深水區中的結構性困境。
美經濟正系統性失血
特朗普政府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加征所謂“對等關稅”,不單引發美國憲政體系的深層震蕩,更為美國企業帶來直接的衝擊。特朗普聲稱加征關稅可以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然而,當地多家小企業公開的數據,恍如對特朗普政府提出血淚控訴:有自行車品牌因關稅成本激增120萬美元瀕臨破產,有半導體企業被迫承擔30%的額外成本,等等。這種權力越界的代價,正在轉化為美國基層經濟的系統性失血。
WTO的預警更具宿命意味:若關稅持續,今年全球GDP將萎縮0.2%,中美商品貿易或暴跌80%──這不僅是經濟的衰退,更是舊秩序的喪鐘。
美國暫緩電子產品關稅的反復無常,暴露出其對中國稀土(依賴度超80%)、醫藥中間體(30%依賴)的戰略性需求。特斯拉“中國零件─墨西哥組裝─美國銷售”的三角悖論,反而推高Model Y成本30%,印證了全球化產業鏈的不可切割。
當美國為了維護霸權,採取一系列極端逆全球化措施的同時,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亞洲、歐洲國家的關係不斷鞏固提升,RCEP區域內貿易占比突破37%。可見的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轉向亞洲”宣言與東盟產能整合,正將“大世界工廠”從構想變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