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3月21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白宮正式宣布,波音公司獲得空軍第六代戰鬥機F-47的研發與製造合同。這一決定不僅標誌著美國空中力量進入新時代,更揭示了國防工業競爭、技術路線選擇與地緣政治博弈的複雜性。波音緣何能在競爭中勝出?F-47具有哪些核心優勢?F-47將如何改造F-22?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又面臨哪些隱憂挑戰?
波音勝出的多重因素:從技術到政治的博弈
美空軍六代機(NGAD)一直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三家飛機製造巨頭的競爭項目,由於競爭對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疲態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主動退出,波音公司進行“絕地反擊”最後贏得這一合同。
洛克希德·馬丁作為美國傳統戰鬥機製造巨頭,近年來因F-35項目的超支、交付延遲和可靠性問題飽受詰難。據美空軍數據,F-35的實際可用率不足40%,2025財年採購量被國會削減10架。相比之下,波音雖在民用航空領域頻發事故(如KC-46加油機項目虧損超50億美元),但其軍用部門通過F/A-XX(海軍第六代戰鬥機)項目積累了關鍵技術,尤其在協同作戰無人機(CCA)和遠程打擊能力上的突破,為其贏得了空軍的信任。
波音提出的“模塊化設計”和成本控制方案更符合特朗普政府“性價比優先”的國防採購理念。此外,波音承諾將F-47生產線設於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工廠,創造數萬個就業崗位,直接迎合了特朗普的“製造業回流”政策。
政治決策的傾斜是一個重要因素。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戰略在國防採購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波音通過強調本土化生產和就業創造,成功爭取到政治支持。特朗普在發布會上直言:“這是美國工人的勝利。”此外,波音與印度塔塔集團合作生產F-21(F-16改進型)的經驗,被視為其具備“國際合作能力”的證明,為未來F-47的出口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