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又醜又貴,到底是誰在買啊?”社交媒體上,和LABUBU(拉布布)相關的內容常能看到這樣的評論。今年6月的一場拍賣會上,一款全球唯一初代薄荷色的拉布布更是以108萬元的天價落槌成交,創造了潮玩界的價格神話。
而剛發售不久的迷你拉布布雖熱度依舊,但沒有出現過高的二級市場溢價,布布的搪膠系列在二級市場價格也大幅回落。那些曾經願意高溢價“接盤”拉布布的人去哪了?想要搞懂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拉布布到底是誰在買?
論顔值,拉布布並不符合傳統審美,尖耳獠牙,透露著一絲壞壞的感覺。但正因為它的特別,契合了部分消費者對標準化審美的厭倦,形成“醜到極致就是萌”的觀念。拉布布的“醜萌”成了彰顯“獨特性”的態度宣言。此外,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拉布布初期的大熱極度依賴“稀缺性”,擁有稀有款的玩家無聲“炫富”,非隱藏款也是“一BU難求”,拉布布成為彰顯獨特品位和好運的社交貨幣。當看到拉布布在社交媒體的瘋狂刷屏,二級市場價格暴漲,部分愛“跟風”的消費者就會開始凑熱鬧,從眾心理讓他們覺得“我也不能落下”。
而拉布布降溫最直接原因也恰恰是太火爆了。盲盒消費需要新鮮感,過度的曝光會產生審美疲勞和逆反心理,降低消費衝動。同時,商家大量補貨,導致它失去了“稀缺性”特質。尤其對於部分初代拉布布玩家來說,他們具有小眾潮玩圈層的社群歸屬感,當拉布布徹底“破圈”變成大眾消費品時,這種獨特感便消失了。“人手一BU”後,會驅使這部分玩家尋找新的、更小眾的圈子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比如,在拉布布爆火後,泡泡瑪特里的IP“哭娃”CryBaby系列和“星星人”系列的盲盒熱度一路飆升,部分款式也出現了斷貨、二級市場高溢價的情況。
另外,拉布布的降溫也源於消費者心理上對這種“快樂”適應後變得理性了。盲盒機制是一種儀式感消費,激活了我們對不確定性的痴迷,提升了消費的情感價值。但購買太多次後,驚喜感大不如前;多次“抽不中”的挫敗感反而會一直累積,最終讓消費回歸理性。多巴胺褪去,玩家會對其進行價值重估,理性計算投入產出比。尤其當二級市場有明顯不合理溢價時,部分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便會退出“遊戲”。
消費的初衷是“喜歡”,盲盒玩法給了我們“買得起”的即時滿足。彰顯態度的小玩偶是情感投射的載體,也是逃避負面情緒的“避風港”。這,才是商家應該始終用心琢磨與開發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