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演訓活動實戰化與協同性不斷提升。戰後長期以來,日本在“專守防衛”原則束縛下,聯合演訓活動主要限於與美國共同進行的本土防禦與災害救援。2015年“安保法案”通過後,自衛隊在“積極和平主義”旗幟下開始大幅拓展演訓對象,逐步與澳大利亞、東南亞國家、北約等開展雙邊或多邊演習。演習內容也從人道援助、災害救援等非戰鬥性課目逐步延展至兩棲登陸、奪島作戰、空海對抗等實戰性課目。在“護身軍刀2023”演習中,日本自衛隊首次在澳大利亞試射12式反艦導彈,展示進攻力量,提升協同作戰水平;2025年,日本首次正式參與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派出護衛艦與美菲部隊共同開展演訓,內容涵蓋兩棲作戰、情報協同與後勤保障等多個領域,借此提升與相關國家軍隊的戰術協同能力。
日本漸進式突破“專守防衛”原則,背後離不開美國的默許縱容。美國將日本視為推行所謂“印太戰略”的“馬前卒”,不斷支持日本進行軍事鬆綁。新版安保“三文件”升級日美軍事同盟關係,從原先“日守美攻”切換為“齊攻齊守”模式。日本則借美國在亞太拓展霸權之機,加速擴張軍備,抓緊向“正常國家”和“軍事大國”邁進。
日本軍國主義曾給亞洲鄰國帶來深重災難,日本非但不認真反省,反而表現出擴張武備的危險態勢,不僅大幅增加防衛預算,不斷放寬武器出口限制,還拼凑軍事“小圈子”搞陣營對抗,甚至不時冒出修改“無核三原則”的雜音。這些行徑嚴重違背日本“和平憲法”和“專守防衛”原則,嚴重破壞戰後國際秩序,給亞太地區和平安寧帶來重大挑戰。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