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3月29日,印度國防部發文總結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計劃近期實施與進展情況,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就此撰文分析了印度國防工業國產化的成果。
多措並舉為本土國防工業發展
保駕護航1.在政策引領方面,“印度製造”計劃力求實現優先本土采辦政策。《2020年國防采辦規程》(DAP-2020)強調優先從本土供應商採購資本類裝備。同時,計劃也加強本土採購預算分配,2025~26財年印度國防部為現代化建設預留了11154.4億盧比預算,其中75%將用於從本土採購。
2.在支持本土企業參與國防領域方面,發起“通過聯合行動實現自力更生”倡議。2020年8月,印度國防部國防生產部(DDP)發起“通過聯合行動實現自力更生”倡議,旨在促進“自力更生印度”本土化進程,並在2020年9月啟動一個名為“創造”(SRIJAN)的本土化門戶網站,服務於國防公共部門企業/軍種,還提供行業接口,為中小微企業/初創公司/行業提供發展支持以實現進口替代。
為本土國防工業企業提供營商便利性。具體包括:將零部件出口授權的有效期從兩年延長至訂單完成或部件交付(以較晚者為准);2019年精簡《國防產品清單》,減少需生產許可的產品數量;2019年9月取消國防零部件生產許可,以吸引投資;根據1951年《工業(發展與監管)法》,國防許可證有效期從3年延長至15年,可再續展至18年;已向國防領域436家企業頒發700餘份工業許可證;建立端到端數字化出口授權系統,2024~25財年發放1500餘份授權。
發起MAKE倡議。《國防采辦規程(2006)》(DPP-2006)首次引入了MAKE項目,以促進國防部門的自主設計和開發。多年來,通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的修訂,對其進行了精簡,以確保公共和私營企業更快地開發國防設備、系統和組件。MAKE倡議可分為MAKE—I(政府資助)、MAKE—Ⅱ(工業界資助)、MAKE—Ⅲ(通過技術轉讓實現印度製造)等三類。
此外,2020年9月印度放寬國防領域外國直接投資政策以吸引外資,允許通過自動審批渠道引入最高占比74%的外資,超過74%的部分仍需經政府審批。自2000年4月以來,國防工業累計吸引外資達551.616億盧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