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政治專家、時事評論員賴岳謙。(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中6月3日電(記者 方敬為)路透社近日報導,美方預計擴大對台灣軍售,金額將超越特朗普第一任期,更點出希望在野黨不要阻礙。時事評論員賴岳謙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方相關舉措的主要目的在於替軍工複合體牟利,因為“賴政府”配合美國增加軍費支出,加上美方評估2027年兩岸衝突時間點迫近,要把握可以從台灣撈錢的機會,能撈就撈。
賴岳謙認為,美國擴大對台軍售,雖然也有戰略部署的相關考量,但比重偏低,主要還是為了美國軍工業的利益著想,未來這些軍備若有交付,在兩岸可能衝突的情境中,或可以藉台灣助美國削弱中國大陸;若軍備延宕交付,那就是美國軍工業“淨賺”,無論如何,美國都沒有損失。
《路透》5月30日引述兩位匿名美國官員說法,鑑於中國大陸加大對台灣的施壓力道,美國計劃將對台軍售的程度超過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任期的183億美元規模,作為嚇阻中國的一環。該報導稱,若美國對台軍售真的增加,可減輕外界對特朗普安全承諾打折的質疑,官員並表示,美方正施壓台灣的在野黨人士,勿反對台灣政府將“國防”支出增至占總預算3%的作為。
賴岳謙表示,美國當然希望將軍備盡量賣給台灣,所以一直要求民進黨政府要將防務預算不斷增高。賴清德當局也相當配合,並公開表態軍費支出要達到GDP的3%,滿足美國人的要求,未來甚至增長到3%至5%都不能排除,當台灣的軍費預算持續增加,而本身軍備的自製能力不強的情況下,絕大部分一定是向美國軍購。
因此,他研判,外媒傳出美方要擴大對台軍售,不是空穴來風。尤其美國在台的商會有很多是從事軍工產品買賣,包括直接或間接甚至軍民兩用產品等類別,所以特朗普政府加大對台軍售力道,是可預見的未來。
賴岳謙認為,美國擴大對台軍售,基本上還是以促進軍工複合體的利益為主,對協助台灣防衛以及戰略部署的成分較低,最優先的當然是為了美國軍工利益考量,能賣盡量賣、能賺盡量賺,因為美國不確定“還能賺多久”。按照美國智庫乃至於軍方的評估,2027年兩岸可能會爆發衝突,今年已經進入2025年下半年了,一旦台海真的爆發衝突,美國要從台灣撈錢的可能性就越來越低了,甚至有可能永遠再撈不到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