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網評:對接教育強國戰略提升香港競爭力
作者:招祥麒(華夏教育機構副會長) 來源:大公報
行政長官李家超正就新一份施政報告展開公眾咨詢,就教育政策及措施方面,筆者綜合當前教育發展需求及社會各界的呼聲,從八方面提出建議:
一、強化國際教育樞紐地位
擴大非本地生招生規模:建議將政府資助院校的非本地生限額從40%提升至50%,重點吸納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生源,並放寬自資院校招收內地學生的限制,同時設立“本地生保障名額”(如核心學科保留60%名額予港生),避免資源擠占。並推出針對性獎學金(如“東盟專項獎學金”),配套增設陪讀簽證和私營學生宿舍,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加快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建議政府在教育城預留80公頃用地吸引國際頂尖院校合作辦學,推動學分互認及聯合學位項目。設立專項融資機制,支持院校共用AI算力中心、數字圖書館等資源。
深化跨境教育合作:推動香港與內地高校在“一帶一路”國家合辦分校或課程,擴大教育輸出。以大灣區為試點,簡化兩地學歷互認流程,再擴展至“一帶一路”國家。
二、提升高等教育與產學研轉化
戰略學科建設:聚焦香港優勢領域,驅動大學建設戰略學科,培養相關人才,以配合國家發展。可設立10億港元“知產轉化基金”,高校團隊可保留70%專利收益,激勵大學將科研成果轉化。在河套香港園區試行“科研簽證快線”,允許內地合作單位人員(甚或全球頂尖科研人才)最長180天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