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近期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對扎實推進教育強國建設進行了全面具體部署。全面落實、落地、落細教育強國建設戰略部署,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為方法論指引。“六個必須堅持”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一以貫之,昭示了教育強國建設是相互聯繫、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從方法論的高度系統概括了教育強國建設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領悟和熟練運用其中蘊含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將教育強國建設的頂層設計轉化為教育一線的生動實踐。
堅持人民至上,彰顯宗旨本質
“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點、價值支點、實踐原點。強大的民生保障力是教育強國的重要特質之一。《綱要》首次在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的文件中明確了教育的人民屬性,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根本價值追求,彰顯了新時代中國教育的特質屬性。
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設教育強國,就是要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試金石和根本標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促進高質量教育公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質量教育和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強國建設中,還必須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從人民群眾的創造中汲取辦教、興教、強教的智慧與力量。同時,教育不僅是民生,還是國計。把握教育強國建設正確方向,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必須健全黨領導教育和學校的體制機制,完善黨中央重大教育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必須落實國計為重與民生為本的有機統一,促進民生和國計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互為支撐、相互促進。
堅持自信自立,堅定中國道路
新中國教育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的教育問題必須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主解答。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是完全正確的。這啟示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