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視察組昨日繼續在新疆的視察行程。下午,視察組轉赴新疆石河子市,視察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新疆天富集團,以及蟠桃、棉花種植地。多位代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新疆的棉花內外層均柔軟順滑,無愧世界頂級美譽”!作為全國最大棉產區,新疆通過無人機植保、采棉機收割實現99%機械化種植,兵團的滴灌技術更破解乾旱瓶頸,昔日軍墾精神正轉化為科技興農新動能。
踏足“共和國軍墾第一城”
石河子市位於新疆天山北麓中段,准噶爾盆地南緣,東距烏魯木齊150公里,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20世紀50年代前,這裡曾是荒蕪的戈壁灘,1950年王震將軍率解放軍進駐墾荒,拉開“軍墾第一城”建設序幕,由軍人選址、規劃並建造,被譽為“共和國軍墾第一城”。
視察組副組長吳秋北在參觀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後表示:“這座‘軍墾第一城’的變遷堪稱‘翻天覆地’的奇跡!老一輩軍墾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震撼,這是愛國情懷與革命精神的結晶”。他強調,如今,新疆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好”,石河子市正打造宜居、宜業、宜創的活力之城。
吳秋北呼籲青年親身來到博物館參觀,從屯墾戍邊史詩中汲取“愛國、奉獻、奮鬥”的精神,更好地去建設我們國家。“這種跨越民族與地域的革命精神,也激勵我們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為國家、為香港作出更大貢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雷添良難掩激動之情:“從兵團成立之日起,他們在極端艱苦條件下創造的奇跡,至今令人心潮澎湃!”雷添良強調兵團的歷史性作用:“在資源匱乏、環境險惡的創業初期,正是憑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兵團才能扎根戈壁,成為開拓新疆的‘先鋒隊’。”雷添良以“制度優勢”與“奉獻精神”總結兵團啟示:“他們用行動證明:當國家意志與人民力量相結合,荒漠也能綻放文明之花。這份精神財富,將持續照亮新疆的未來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