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中評現場:兩岸學者、青年聚港共話客家文化
http://www.crntt.hk   2025-07-26 00:35:13
“講客堂”第十三講、“兩岸客家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25日在香港舉行(中評社 盧哲攝)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記者 盧哲)由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的“講客堂”第十三講、“兩岸客家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25日在香港大坑火龍文化館舉行。來自台灣及香港的專家學者、兩岸青年學生齊聚一堂,交流客家文化研究、尋覓族群發展脈絡,增進中華民族認同。

  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董事長林菁菁在研討會致辭時表示,“講客堂”已經進入第十三講,之前在香港講、在內地講、也在台北講,其中注入了許多客家人和關心客家文化的人的心血和努力。“客家文化為何促使我堅持到現在?因為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也是中華文化,我認為是保留下來最完整中華文化之一。”林菁菁說,“兩岸客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說,我們是同一個祖先。我們無論在哪裡,無論是從梅州、福建,還是台灣,或者是東南亞甚至全世界,我們客家人都是歷史完整、有體系的、有精神的族群。”

  林菁菁說,客家群體在很多歷史關鍵時刻,都起了很大作用。現在要建立客家的新世界觀,就是說客家人要在原本精神文化的基礎上傳承、發揚、壯大。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系兼任教授張裕亮此行是背著族譜來到香港,準備赴梅州尋根的。張裕亮在研討會上介紹了自己家族的歷史和尋祖之路。他首先展示了一張“張家族譜”的影印圖,“依照張家22世張繡立先生所言,他的父親昆山公在1940年前往中國大陸廣東、上海等地旅遊,並前往廣東梅縣尋根,在當時將張家族譜抄錄回台。”根據這份張家族譜記載,可以看出與客家先民從大陸遷徙至桃竹苗來台時間相當吻合。

  張裕亮說,大體上,客家先民遷徙桃竹苗時間可遠溯至清康熙22年(1683年)清朝收復台灣後,當時閩粵沿海實施渡台管制,但實際上閩南、粵東居民偷渡渡台情況普遍。至於客家人大量渡海來台,應在康熙中葉之後,起初大量來台的多為嘉應州的客家人,大都由韓江口偷渡來台。康熙60年(1721年)朱一貴事件後,清政府放寬粵籍人士來台限制,除了嘉應州屬各縣外,潮州、惠州兩府所屬各縣客家族群也陸續遷台;到了雍正、乾隆年間,除了粵東三府之外,屬福建省汀州府所屬的客家人也陸續來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