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既是新一輪科技革命,也是產業變革背景下的大勢所趨。《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增速高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名義增速2.76%,占GDP的比重高達42.8%,其作為國民經濟“穩定器”“加速器”的作用愈加明顯。
作為市場的主體,實體企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需要社會層面加大力度支持其實現深層而全面的轉型,以便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獲益。然而如何以數字化視野針對企業進行“協同賦能”並有能力投入大量數字化要素,針對企業實際業務展開“要素賦能”“效率賦能”成為數字化轉型道路上的隱性痛點難點。
面對席捲而來的數字化浪潮,以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技術穿透型企業持續深耕大視頻技術,厚植轉型新動能和新優勢、重構生產力,不斷深化對智慧物聯領域的探索與突破。
數智化精準賦能 重構行業價值坐標系
“隔空診斷”電力隱患、自動識別“人車核驗”、24小時守護智慧病房……這些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應用場景,正不斷重構著傳統行業的運維邏輯。而大華股份之所以能持續拓寬成長邊界,成功打開智慧物聯萬億級市場空間,核心便在於其將視頻、AI能力與傳統行業業務進行深度融合。
作為大華股份的領頭人,董事長兼總裁傅利泉日前在談及企業發展時,將核心驅動力總結為,“市場需求的牽引以及技術迭代的驅動,這兩股力量推著大華在智慧物聯賽道上越走越深。”
具體而言,市場對數字化智能化的強烈需求,推動安防向智慧物聯產業升維。大華以視覺感知為核心,同步拓展多維感知(如聲波、震動傳感),雖布局多模態感知技術,但視頻始終是核心。“視覺數據占整體感知數據量80%以上,其信息價值無可替代。”傅利泉表示,“安防與智慧物聯緊密相連。在安防應用場景中,視頻數據,不僅為城市治理提供關鍵支撐,更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視覺感知信息量大、直觀性強、實時性高,已成為最具價值的感知維度,這無疑為我們構築起了一定的競爭壁壘。”
回溯企業發展歷程,上世紀90年代初傅利泉“下海”創業,帶領不到十人的團隊成立大華電訊設備廠,起初聚焦大型企業調度設備研發。“創業第一個階段業務範圍很小,隨後機會出現在電力系統的無人變電站值守領域。當時客戶需要遠程監控替代人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