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澳門在中學西傳中的範式創新
http://www.crntt.hk   2025-05-05 14:19:47
澳門的廣彩作品。(圖片來源:大公報)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中華文明自古通過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進程產生深遠影響。然而,當前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認知仍存在顯著失衡:一是學術研究偏頗:西方學界長期主導“西學東漸”研究,而“東學西傳”的歷史脈絡未得到系統性梳理;二是文化資源沉睡:全球數百家博物館、圖書館及私人收藏中,大量涉及中國的文物、典籍、藝術品未被充分研究與展示;三是敘事話語缺失: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未被納入主流歷史敘事,導致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碎片化。為此,需要系統性重構“東學西傳”歷史進程,挖掘中華文化在全球的深層印記,提升國際傳播力與影響力,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

  澳門是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後中華文明與西方對話持久的場所,也是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通道,許多中國經典經傳教士翻譯成西方文字後從澳門首次傳到歐洲,當時先進的科技藝術知識也從澳門進入中華大地。同時,澳門也是中外知識生產、交匯和傳播的基地,引進了第一部西式活字印刷機,出版了中國新聞史上的第一份報紙《蜜蜂華報》以及歷史上第一部《葡中字典》和《英華詞典》。更為重要的是,在澳門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交流互相經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話語體系。

  澳門的真正價值,不僅在於證明不同文明可以共存,更在於演示如何將差異轉化為新文明的胚胎。從澳門再出發,回顧歷史,探索中西方文明交匯融合的路徑和範式,重構“東學西傳”歷史脈絡及其與當代實踐之聯繫,弘揚澳門跨文化實驗場的傳統功能,開啟中華文化全球影響力的新時代,讓世界重新發現中國不僅是文明的學習者,更是文明的貢獻者,具有重大的意義。

  概而論之,澳門在中學西傳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精神傳統的體系化輸出

  羅明堅一五八三年在澳門完成的《四書》拉丁文譯稿,創造了文明對話的元語言系統。通過將“天”譯為“Deus”(上帝),他成功在儒學與基督教神學間建立可比性框架。這種詮釋策略直接影響了萊布尼茨的單子論,其一七一四年手稿中關於“前定和諧”的論述,明顯借鑒了朱熹“理一分殊”的哲學概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