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〇二三年一月,張東岩(左)在“匈牙利唐人街新春廟會”義診。受訪者供圖(圖片來源:海外網) |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據海外網報導,張東岩在匈牙利十餘年,推廣中醫,行醫治病,並熱心公益活動。她在匈牙利傳播中國文化,舉辦書法體驗課、漢服體驗課,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交平台中醫養生保健宣傳視頻拍攝,參與非遺作坊。
結緣中醫
張東岩與中醫結緣的道路十分坎坷。她說:“我小時候經歷過兩次重大意外,對我造成了嚴重打擊。”兩場重病讓張東岩對醫院產生了心理陰影,消毒水、麻醉藥、針管,每一樣東西都令她產生強烈抵觸。在上大學之前,她從未想過自己未來的人生會和從醫緊緊相連。
高考填報志願時,為幫助女兒克服心理障礙並掌握自我保健能力,父母為她選擇了中醫專業。剛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張東岩看到銀針就不自覺發抖,額頭都滲出了汗珠,更別提拿起銀針針灸了。
直到有一次晚自習,張東岩第一次翻開針灸書籍,她深深地被書籍中的內容所吸引,銀針的背後蘊藏著深厚的中醫智慧。她說:“中醫不僅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哲學。”
自此,張東岩開始認真研習針灸。晨光熹微時,她對照銅人模型辨識穴位;暮色四合時,她研讀典籍探究經絡奧秘。中醫的辯證論治如同鑰匙,為她開啟生命和諧之門,銀針起落間既療愈他人,亦重塑自我。
2015年,張東岩作為志願者到匈牙利實習。在海外行醫,張東岩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語言問題。她輾轉於各個診所之間,一邊觀摩前輩老師如何治病,一邊學習匈牙利語。
她用本子記下如何用匈牙利語進行中醫術語的表達。本子上寫得滿滿當當,頁面被翻得翹起了邊。張東岩沒日沒夜地背,白天她作為助教,學習用匈牙利語和患者進行簡單溝通,晚上她挑燈夜讀,將晦澀的字詞反復練習,最終她考取了匈牙利語中級水平,拿到了匈牙利行醫的語言“通行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