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油畫尺寸為4米×2.3米,是首次有同樣大小的官方復制本在內地以外的地方展出。”現場導賞員為觀眾介紹。人們駐足端詳、拍照留念,感受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
展覽廳在色彩運用上也頗費心思:象徵祖國的紅色被用於“祖國與香港”展區;象徵安定的深藍色則用於“國安立法 長治久安”展區;象徵活力的橙色用於“國安齊參與”展區……“這些色彩搭配增強了展覽的視覺衝擊力。”展覽廳秘書處工作人員徐家亮說,希望以這種方式幫助參觀者瞭解國家安全的多重意義。
展廳內高達6米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模型,則是展覽中最具“挑戰性”的展品——因尺寸巨大,不得不調動起重機及十多位工人協同搬運。
“火箭是一體的,無法拆卸或拐彎,運輸和入場過程一度讓我們頭疼。”張建光回憶,最終在精密計算與團隊努力下,這件“巨無霸”從停車場被搬運至展區,成為全場焦點之一。
互動體驗:讓國家安全“看得見、摸得著”
觀影廳裡,一群戴著3D眼鏡的孩子們沉浸在影片中。當屏幕出現驚險場景時,有的孩子本能地向後閃躲;當畫面切換至我軍艦艇破浪前行時,小觀眾們紛紛伸出手臂;當可愛的熊貓“登場”時,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孩子們的反應最真實也最可愛。”退休教師李美嫦是展覽廳的義務導賞員,帶領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們參觀令她樂在其中。“他們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國家安全’的含義,但通過沉浸式的體驗,會對祖國的歷史和安全有初步認知。”她相信這顆種子能在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
對於香港中文大學二年級學生曾梓軒來說,選擇成為導賞員是因為2019年發生的“黑暴”事件讓他痛心。“當時很多青年被錯誤觀念影響,對國家安全產生誤解。我希望通過講解,把正確的信息傳遞出去。”他說,這份義務工作讓自己找到了使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