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鐵路成本效益大增
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在深圳灣設站具有顯著優勢,鐵路由洪水橋至前海,途經深圳灣設站,相比僅設前海一站,能提高成本效益,因為深圳灣一帶發展良好,是南山、後海的重要區域,且臨近口岸,人流大,設站可更好地采集客流;若深圳灣站周邊有鐵路物業或相關開發,對鐵路融資和財政安排有幫助。他又說,由同一個團隊完成興建部分工程,會較為合適,但內地和香港建設標準不同,跨境項目需實現標準對接,同時在法律層面要有操作空間。
劉國勳說,因應洪水橋╱廈村核心商業地換地推遲,發展計劃有所調整,政府預期的落成時間合理,但期望可爭取2034年落成,對周邊發展更為有利,若過早建成可能會因商業未發展成熟而造成財政壓力。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張欣宇表示,香港北部都會區基建需提速,尤其是跨境項目,更需找到合適的方式,認為港深西部鐵路的建造和營運可以分開考慮,“深圳或內地在基建方面的優勢明顯,推進效率高,建設成本低且速度快;而香港的優勢在於規劃和未來的營運管理,以乘客需求為本,營運效率高,維修保養的可持續性和效益也不錯。建造階段可以公開競爭,營運階段則單獨挑選各方面能力最強的團隊。”
張欣宇又認為,該項目應爭取不遲於2035年通車,“目前項目處於立項階段,立項招標預計需兩三年,建設約六七年,總時長不超十年,以此展現北部都會區政策與技術雙創新下的新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