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昨日舉行在職照顧者應援團年午宴,超過二百人出席。右圖:(左起)社會福利署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福利專員張織雯、在職照顧者王先生、在職照顧者廖女士、在職照顧者熊女士、楊震助理總幹事(長者及青少年)呂如香,在台上分享經歷。(圖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在職照顧者要兼顧工作與照顧家人,常面對多重困難及難言之隱。有在餐廳兼職的媽媽,因19歲兒子患自閉症,常無法安坐和發脾氣大叫,上班期間要隨時緊急回去照顧,長期壓力爆煲,令她有時會到海邊大叫發洩。有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為照顧患腦退化的八旬母親,凌晨四、五時仍未休息。
有機構調查發現,逾六成受訪照顧者每日睡眠不足六小時,八成人每日僅有少於2小時的閒暇時間,機構鼓勵公眾不必“硬撐”,必要時主動求助。/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照顧者常因要照顧患病的家庭成員而面對巨大壓力,而在職照顧者在照顧家庭的同時,更要平衡好工作時間。談及自幼患有自閉症的兒子,熊女士難掩淚水,“他坐不定,周圍到處跑,又經常突然發脾氣大叫……到現在已經照顧了19年,真的好辛苦!”她說,疫情期間減少出門,兒子變得非常情緒化,在家不斷大叫,甚至會咬人;而她自己白天上班,夜晚在兒子身邊又難以入睡,長期極度缺乏休息,壓力近乎爆煲。
熊女士現時在餐廳做兼職工作,有時兒子在家難以平穩情緒,她就要立即放下手上工作回去照顧兒子,“我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做全職工作,兼職也只能提前與老板講清楚,希望彈性上班,好在老板包容。”她說,現時兒子每周在庇護工場可暫宿四日,由姑娘照顧,衝動行為減少。她自己也終於能安心工作,也有了私人時間,有時也會去海邊叫幾聲,或去餐廳安靜食餐飯,都已經能發洩壓力。
凌晨起床照顧腦退化母親
不僅打工仔,公司管理層職員亦是有苦說不出。王先生的母親85歲,去年起因腦退化患上認知障礙症,“她開始不記得很多事,連我和爸爸都不認得,有次凌晨叫醒爸爸,問他是誰,為何睡在自己旁邊,發脾氣也是常事,不舒服時甚至會拿棍打我。”他說,爸爸壓力很大,有時凌晨叫他過去安撫媽媽,到四、五時都不能休息,更影響翌日的工作。
王先生擔任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崗位,有時需向員工解釋自己為何會突然請假,或無法在正常時間返工。他感嘆,照顧者最需要有耐心,同時也一定有同理心,理解別人的處境,他說有時員工主動談及自己的難處時,他亦會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主動批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