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法院宣判或影響選民心理。(圖源:央視新聞) |
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5月1日下午,韓國大法院對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前黨首、同時也是目前下屆大選最熱門候選人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一案進行宣判。宣判剛剛結束,大法院對案件二審無罪判決存在異議,李在明部分發言涉及虛假信息,因此宣布將案件發回二審法院重新審理。這一宣判結果,被視為韓國大選前可能影響選情的重要事件。
不過,隨著大法院的此次宣判,李在明的參選之路至少短期內不會面臨太大阻礙,可以說是“綠燈”通行。案件發回二審重審後,二審法院需要重新作出結論。若有一方對二審結論不滿選擇上訴,案件還需再到大法院進行最終裁決,這一過程至少需要數月時間。而如今距離下屆大選僅剩一個月,從時間上判斷,在大選前得出最終結論幾乎不可能,這也是韓國法律界的主流觀點。
大法院宣判或影響選民心理
發回重審意味著大法院認為李在明在該案中存在有罪部分,這一判斷可能會對選民的投票心理產生一定影響。李在明的政治對手一直呼籲選民,不要將選票投給一個身負多項嫌疑的候選人。但目前,李在明在各個調查機構關於下屆總統熱門人選的調查中高居榜首,支持率穩定在30% - 40%的高位,其餘候選人的支持率則均處於個位數。因此,儘管大法院在本案中傾向於認定李在明有罪,但這一結果對選情究竟會產生多大影響,目前還難以斷言。
李在明雖在今日的案件中暫時“過關”,但他身上仍背負著多項嫌疑,相關審理也在持續推進。若李在明能保持當前的高支持率,最終贏得大選,那麼他身上的其他案件是否會繼續審理,將成為韓國法律面臨的新問題。畢竟,目前韓國法律對於已開始審理的案件在候選人當選後應繼續推進還是暫停,尚未作出明確規定,相關爭議也已初現端倪,日後必將成為韓國政壇爭論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