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兩封關稅威脅信函,稱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分別徵收30%關稅。截至7月15日,特朗普已對24個國家和27個歐盟成員國下了“最後通牒”,威脅如果不能盡快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就將自8月1日起面臨高額關稅。
對此,美國《紐約時報》稱,特朗普寫給歐盟和墨西哥的信尤其值得關注,“它們標誌著(美方舉措的)重大升級,矛頭直指美國最親密、最關鍵的兩個貿易夥伴”。
美國對主要夥伴的“極限施壓”能否奏效?美國自身又將遭遇怎樣反噬?本報採訪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楊子榮與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嚴少華,對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意圖與影響進行解讀。
美國為何又向夥伴“開刀”?
巨額財政赤字的壓力之下,美國政府將關稅視作彌補財政缺口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談判進展遲緩,美方耐心、信心都受到影響。
7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布致墨西哥和歐盟的信件,宣布自8月1日起,美國將對來自墨西哥和歐盟的輸美產品分別徵收30%的關稅。特朗普在信中表示,如果墨西哥在打擊販毒集團、阻止芬太尼流入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或歐盟願意向美國開放貿易市場,取消關稅、非關稅政策及其他貿易壁壘,美國或將考慮對關稅政策作出相應調整。
楊子榮:美國政府本輪加征關稅與其面臨的巨額財政赤字壓力關係密切。美國國會眾議院於7月上旬表決通過“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分析,僅該法案中的延長減稅措施在未來10年就將帶來超過4.5萬億美元支出成本;同時,參議院版本法案在未來10年將使美國赤字增加近3.3萬億美元,美國債務上限也將提高5萬億美元。
巨額財政赤字的壓力之下,美國政府將關稅視作彌補財政缺口的一個重要手段。歐盟與墨西哥是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因此美國政府傾向對這兩個貿易夥伴維持較高的關稅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