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石頭種植果蔬的方式叫岩植高效栽培技術(圖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春回大地,農事正忙。科技賦能,正在助力各地農業生產解鎖“新密碼”,不僅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在山東淄博,桓台縣啟潤農業專業合作社使用無人機,全方位、無死角拍攝麥田圖像,便於後期科學精準開展施肥、灌溉、除草等田間管理。
合作社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上,顯示著農作物的實時畫面和各項數據。在遙感信息技術和作物生長模型的幫助下,合作社可以更加科學地進行作物管理,顯著提高了作業效率。
在廣西賓陽的一家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果蔬種植靠的不是傳統的土壤,而是“石頭”。
用石頭種植果蔬的方式叫岩植高效栽培技術,能夠做到“零排放”,四季都有收穫。
目前,廣西已發展10個約350畝岩植高效智能化種植基地,小青瓜年產量達3000噸,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的百益億農國際鮮花港。在高新智能溫室,一系列先進的科技設施,確保一年四季都有穩定的鮮花產出。
目前,每天有500多名周邊村民在鮮花港上班,從傳統農民轉變為掌握現代農業技能的“產業工人”。同時,鮮花港形成了組培、養護、采摘、包裝、銷售等全鏈條產業鏈,帶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為更多農民創造了就業機會。當前,鮮花港已種植玫瑰種苗150萬株,種植玫瑰10種,鮮切玫瑰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成功出口至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