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時間還剩30分鐘!”聽到考官的提示,雷國鴻用餘光迅速掃了下計算機屏幕右下角的時間框,瞬即又將焦點轉回到屏幕上那張紅藍交錯的態勢圖上。|   |  | 中國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等級考評隱顯目標射擊課目考核現場。 |  
 作為中國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雷國鴻參加過不少比武考核,但這場考評讓他感到“像當年高考一樣緊張”。
 
 這是一場旅指揮員等級考評,根據考評的成績,雷國鴻將被認證為一級、二級或是三級旅指揮員。
 
 今年3月以來,在整個陸軍部隊,從軍長、旅長到排長、士兵,每一名官兵都有一場自己的訓練等級認證大考。“你定了幾級?”一時間,這甚至成了大家打照面時的習慣性問候。
 
 訓練等級評定,對一些軍兵種來說並不陌生,飛行員有飛行等級,特戰隊員也有特戰等級。訓練等級評定是部隊訓練管理走向精細化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在組建不久、專業龐雜的陸軍合成旅全面推開定級考評,無疑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這場考評給部隊和官兵帶來了什麼?
 
 在這個旅的偵察員等級考評現場,下士吳曉偉正滿頭大汗地參加爆破課目考核,為考取專業一級認證而拼搏。
 
 “都說要當就當個一等一的好兵。誰是一等一的好兵?現在不能隨便說,得有專門的認證了!”考試結束後,吳曉偉一抹汗水,呵呵笑了。
 
 同樣的崗位,不等於同樣的能力
 
 “考評不再一把尺子量長短,不同素質的人要過關都不簡單”
 
 上午8點半,機關交完班,彈藥科助理員孫桂陽“一步兩個台階”跑回了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