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據人民網報導,記者今天(15日)從國家能源集團獲悉,隨著安徽宿州電廠“火電+熔鹽”儲能項目主廠房最後一根鋼梁吊裝完成,這個國內最大規模的“火電+熔鹽”儲能項目主體建設完工,也標誌著該項目正式進入設備調試階段。
熔鹽儲能技術就是利用熔鹽在升溫和降溫過程中的溫差實現熱能存儲,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大充電寶,可在電網低谷時段,火電機組仍在正常運行的情況下,抽取一部分蒸汽輸送到熔鹽儲罐內進行儲存能量;而在用電高峰和深度調峰時再進行釋放能量。
這個國內最大規模的“火電充電寶”項目,採用390℃高溫和190℃低溫兩個熔鹽儲罐進行儲熱。儲熱主要成分為三元熔鹽,設計儲熱容量為1000兆瓦時。不僅解決了機組調峰出力與供汽之間的矛盾,還提高了電網的穩定性。
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宿州電廠熔鹽儲熱相關負責人 喬廷才:這個項目建成後,我們電廠能夠實現機組滿額負荷連續供熱4小時,在深度調峰30%額定負荷下實現連續供熱5小時,同時對外供熱能力達410噸/小時,比原來供熱能力提高了260噸/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