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2025工程”看特朗普2.0的南海政策
http://www.crntt.hk   2025-07-11 15:08:45
 
  (五)軍事施壓:防止衝突升級

  特朗普2.0政府的南海軍事戰略延續并強化了其“以實力求和平”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的實質是通過強大的軍事部署與威懾行動,維持對中國的戰略壓力,同時又謹慎避免直接軍事衝突風險,以確保美方在南海地區始終處於戰略主動地位。具體而言,美國政府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繼續沿用“離岸平衡、近岸威懾”的軍事部署戰略。

  首先,美國維持并持續強化在南海區域的前沿軍事部署。自2025年初以來,美軍航母打擊群、海上巡邏機、戰略轟炸機和先進無人偵察機在南海地區的部署頻率明顯增加。2025年1月,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地區,并連續實施多輪密集軍事巡航與訓練任務;⑦同月,美國空軍多架B-52戰略轟炸機從關島出發,前往南海區域實施遠程戰略巡航任務,以展示遠程打擊和快速反應能力。⑧

  其次,美國明顯增加了聯合盟國參與的多國軍事演習,以展現對華威懾的戰略團結和軍事實力。2025年2月,美日澳菲四國在菲律賓附近海域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演習內容包括反潛作戰、聯合巡邏、海上通信與情報共享,這次高規格的聯合軍演被外界普遍視作美國聯合地區盟友在南海地區“展示肌肉”、明確表達不接受中國的主權主張并展示戰略決心的重大行動。⑨預計美國將大概率繼續鼓動菲律賓在仁愛礁、仙賓礁和黃岩島等海域采取“灰色行動”、發展“灰色力量”,策動其以多形式、多手段持續與中國進行對抗和對峙。⑩

  第三,美國在強化軍事壓力的同時,戰略上仍然保留了相當的迂迴空間,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特朗普政府延續第一任期的“戰略模糊”政策,即軍事部署和行動具有明確的戰略威懾性質,但在公開聲明中謹慎避免提出直接軍事威脅。例如,2025年2月美國國防部長在國會聽證會上強調,美方在南海地區的軍事行動并非尋求衝突,而是為了保障“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次月,特朗普也直接表態“美國不想與中國發生任何潛在的戰爭”,表明特朗普政府雖然采取了強硬軍事行動,但同時通過外交和公開發言保持了一定的戰略模糊,以管控衝突風險。

  這種軍事威懾與外交策略的“雙重布局”,體現出特朗普政府在南海政策中的戰略意圖,即通過持續的軍事部署和高頻次的巡航行動,向中國展示美國強大的戰略決心,同時在行動層面又保持謹慎,以避免衝突升級為直接對抗。⑪通過這種方式,美國試圖在南海問題上長期維持對中國的戰略壓力,并最大限度地掌控地區安全局勢的主動權。

  三、特朗普2.0南海政策對中國的影響

  特朗普2.0政府的南海政策延續了第一任期部分既有政策,并結合“2025工程”的戰略規劃,呈現出更具系統性和針對性的特點。這種戰略布局勢必給中國帶來更加嚴峻且複雜的安全、經濟與外交挑戰。

  (一)地緣政治形勢複雜化,中美戰略競爭風險加劇

  南海長期以來是中美戰略競爭的重要前沿地帶,特朗普第二任期內的政策強化了這種競爭的態勢。一方面,美國通過不斷強化航行自由行動、高頻次軍事巡航和擴大軍事基地建設,顯著提升了對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威懾能力。⑫尤其是在菲律賓戰略位置的利用上,美國正穩步擴大在該國的軍事存在,并推動與越南、新加坡等區域國家的深度防務合作,將這些國家進一步融入針對中國的軍事戰略體系中。

  另一方面,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政策調整進一步增加了區域緊張局勢的不確定性。2025年2月,美國國務院修改了其官網上的《台灣事實說明》,删除“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明確措辭,轉而表示將支持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發揮“有意義的參與”。這一顯著變化,表明美國在區域安全政策上正逐步強化對華施壓,企圖將“以台制華”的策略逐步擴大至南海,進而提高了台海與南海雙重熱點區域的聯動風險。

  (二)區域經濟合作面臨阻力,供應鏈安全承受壓力

  特朗普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強硬舉措,不僅停留在直接的貿易制裁與關稅壁壘層面,更深入到了供應鏈布局與戰略技術管控的深層次領域。⑬這種政策對中國及東南亞區域經濟合作帶來了直接衝擊。

  首先,美國通過強化“戰略脫鈎”政策,推動南海周邊國家減少對中國經濟和基礎設施投資的依賴,并對中資企業參與南海項目實施金融制裁,迫使區域國家不得不在中美之間進行更為艱難的戰略選擇。⑭這將嚴重削弱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效果。

  其次,美國采取更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強化對中國獲取尖端技術渠道的封鎖。例如,2025年1月特朗普簽署“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嚴格限制戰略性商品和技術對華出口,并於3月針對中國製造的船舶進口產品徵收額外關稅,旨在直接打擊中國經濟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優勢。這些措施不僅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也促使跨國公司考慮調整產業布局,將生產綫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等區域,以規避美國的貿易壁壘和制裁風險,從而使區域供應鏈穩定性與可持續發展前景蒙上陰影。

  (三)多國深度介入南海,中國外交與安全環境更趨複雜

  特朗普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戰略意圖明顯不僅局限於美中雙邊對抗,而且在積極拉動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及其他區域外國家更深入地參與南海事務,形成更廣泛的國際合圍態勢。這種“多國介入”策略極大增加了中國在外交和安全層面應對南海問題的難度。具體來看,日本正持續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防務合作;澳大利亞在美國的推動下不斷擴大其在南海的軍事參與;印度也通過“印太戰略”加強與越南、菲律賓等國的安全聯繫。⑮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在法律和輿論領域積極推動菲律賓等國家針對中國的南海主權主張發起新的法律行動,并尋求在聯合國框架下擴大對中國的外交壓力。菲律賓政府近期積極謀求2027-2028年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席位,藉此平台持續推進南海問題的國際化進程,儘管中國擁有否決權,但菲律賓的行動仍具備重要的象徵意義,進一步凸顯了菲律賓對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戰略價值。

  多國深度介入的趨勢意味著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外交迴旋餘地將被顯著壓縮,外交博弈與輿論環境的挑戰將明顯增多,南海維權和維穩鬥爭也已進入“深水區”,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複雜性與難度。

  四、中國的戰略應對:多維度措施

  面對特朗普2.0政府在南海地區日趨強硬的遏制戰略,中國需綜合研判當前國際局勢,優化自身應對方式,從軍事、經濟、外交、法律和資源合作等多個維度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一)加強軍事威懾,提升應對能力

  中國首先必須切實加強南海島礁的軍事基礎設施建設,以確保自身戰略安全和軍事威懾力。應重點提升島礁的雷達預警系統、海空巡邏及情報監測能力,并系統增強反艦、防空導彈等防禦體系。同時,要優化和完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確保在美方實施高頻次抵近偵察與巡航活動時能够快速有效應對。

  在戰略層面,中國需清晰向特朗普政府內部極右翼鷹派人物傳達中國在領土主權和戰略利益方面絕不妥協的底綫信息,同時通過多層次外交溝通,確保美方最高決策層(尤其是特朗普本人)清楚瞭解中國戰略定力與政策底綫,防止極端鷹派在對華問題上主導決策。此外,要繼續保持中美兩軍高層次戰略溝通機制,妥善管控危機,確保南海地區軍事互動的可控性,避免意外衝突的發生。

  (二)深化區域經濟合作,應對經濟制裁

  中國應積極構建和擴大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網絡,深化“一帶一路”倡議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和金融投資領域的落地實施。通過經濟合作構築利益共同體,使區域國家在經濟層面更加依賴中國市場與投資,以有效對衝美國經濟施壓帶來的不利影響。此外,應進一步加速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尤其是完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經濟合作框架,增強中國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制度性主導地位,進而從戰略層面降低南海周邊國家對美經濟遏制政策的敏感度,確保區域產業鏈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三)強化外交與法律博弈,提升國際話語權

  中國應當主動加強在聯合國及相關國際多邊平台的外交宣傳,清晰闡明中國在南海主權和權利主張的合法性與正當性,提升自身國際話語權和輿論主導能力。同時,應加快推動“南海行為準則”(COC)的磋商進程,加強與東盟國家的雙邊和多邊溝通,積極爭取區域國家對中國的理解與支持,努力避免區域國家被美方綁架或利用。⑯此外,應當圍繞南海問題開展針對性的國際法律研究,提前布局與防範可能的國際仲裁訴訟,有效應對美國與菲律賓等國家的法律挑戰。

  (四)推動軍事外交和危機管控,降低軍事風險

  中國應在戰略層面高度警惕,并保持必要的軍事部署與戰備水平。同時,避免與美國及其盟國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積極運用“戰略模糊”政策,在軍事應對與外交溝通之間保持戰略靈活性,給衝突管控與危機處理留出更多緩衝空間。中國應積極推動與東盟國家建立穩定的區域安全溝通機制,開展包括非傳統安全議題(如海盜防治、非法捕魚管控、海洋救援等)在內的聯合軍事演習或安全合作,增強彼此信任,減少南海軍事緊張程度,逐步形成多邊安全對話與合作框架,降低區域衝突風險。⑰

  (五)強化資源共同開發,緩解區域緊張局勢

  中國應積極推進“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政策,主動倡導在油氣、漁業等資源領域與南海周邊國家開展多邊聯合開發合作。通過務實的資源合作和利益共享機制,有效緩解區域內的緊張氣氛,將零和博弈局面轉化為多方合作共贏的局面。⑱中國可提出并推動區域性的海洋環保倡議,強調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的重要性,推動建立南海地區多邊環境保護與資源管理機制,既提升中國作為區域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也為地區穩定創造長期的制度化保障。

  結論

  特朗普2.0政府的南海政策延續了其第一任期的強硬基調,但在保守派智庫“2025工程”戰略藍圖的全面指引下,體現出更強的系統性和針對性。美國通過強化區域軍事存在、推進法律與輿論戰、實施經濟制裁與技術脫鈎等多維度手段,構建了一套更具整體性和協同性的對華戰略遏制體系。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戰略競爭,將顯著增加中國在南海地區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難度,也給區域和平穩定帶來前所未有的複雜挑戰。

  中國的戰略應對必須堅持原則底綫,決不在主權和核心利益問題上做出退讓;同時也要靈活運用各類政策工具和手段,避免中美在南海的戰略博弈失控升級為直接衝突。衹有在堅持自身立場與靈活應對策略之間取得恰當的平衡,中國才能有效化解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帶來的衝擊與壓力,確保自身在大國競爭格局中持續掌握主動,維護南海地區的長期和平穩定。

  注釋:

  ①牛筱萌、袁征:《特朗普第二任期亞太戰略初探》,《和平與發展》,2025年第1期,第173-192頁。

  ②朱鋒:《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及中美海上安全挑戰》,《當代美國評論》,2018年第3期,第123-145頁。

  ③Washington DC Office, "Timmons Opens Hearing on Trump Administration's America First Agenda to Restore U.S.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February 25,2025, https://timmons.house.gov/news/documentsingle.aspx?DocumentID=189

  ④王棟、馬濤:《特朗普第二任期對華競爭戰略前瞻》,《國際安全研究》,2025年第2期,第188-211頁。

  ⑤楊澤瑞:《印太經濟框架”貿易議題發展動向及對亞太區域合作的影響》,《東南亞縱橫》,2024年第4期,第48-58頁。

  ⑥王勤:《中國—東盟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挑戰和路徑探析》,《當代世界》,2024年第12期,第30-35頁。

  ⑦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hilippines, U.S. Partner in Maritime Cooperative Activity in South ChinaSea", January 18,2025, https://www.c7f.navy.mil/Media/News/Display/Article/4033889/philippines-us-partner-in-maritime-cooperative-activity-in-south-china-sea/

  ⑧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Carl Vinson CarrierStrike Group Arrives in Busan, Republic of Korea", March 5,2025, https://www.pacom.mil/Media/NEWS/News-Article-View/Article/4108293/carl-vinson-carrier-strike-group-arrives-in-busan-republic-of-korea/

  ⑨U.S. Indo-Pacific Command, "Australia, Japan, Philippines, and United States Conduct Multilateral Maritime Cooperative Activity", February 5,2025. https://www.cpf.navy.mil/Newsroom/News/Article/4054818/australia-japan-philippines-and-united-states-conduct-multilateral-maritime-coo/

  ⑩成漢平、楊潔勉、朱鋒等:《“‘特朗普2.0時代’與東南亞”專家筆談》,《東南亞縱橫》,2025年第1期,第1-17頁。

  ⑪安剛:《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南海政策會是怎樣?》,華陽海洋研究中心,2025年2月21日,https://huayangocean.com/researchlist/1112.html。

  ⑫朱鋒、凌邦皓:《從特朗普1.0到特朗普2.0: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政策透視》,《國際展望》,2025年第2期,第181-204頁。

  ⑬史澤華:《“特朗普主義”再興起的政治邏輯及外交影響》,《現代國際關係》,2025年第2期,第216-237頁。

  ⑭翟崑:《特朗普2.0衝擊下東盟大國平衡戰略的發展前景》,《當代世界》,2025年第2期,第16-21頁。

  ⑮王穎:《美日澳印“四邊機制”在南海問題上的戰略協作》,《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24年第6期,第107-132頁。

  ⑯《傅瑩談南海局勢:中方堅定維護地區穩定與合作》,新華網2025年2月18日,https://www.news.cn/world/20250219/17a99c2b790c42a3bb584460d0b4e2b2/c.html。

  ⑰常娜:《南海問題新特點與中國周邊安全形勢——2024年度“南海論壇”綜述》,《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25年第1期,第115-124頁。

  ⑱劉琳:《中國與東盟國家南海危機管控探析》,《國際問題研究》,2025年第1期,第186-210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5年5月號,總第329期,P45-52)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