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國共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27億張,同比下降5.14%。與2022年末相比,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發卡量減少約1億張。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密集調整信用卡業務,有的關停旗下信用卡分中心,有的減少信用卡權益,信用卡業務掀起一波調整潮。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信用卡市場目前的供給總體相對飽和,並且信用卡貸款的不良率上升明顯。同時,銀行業經營面臨壓力,收入、利潤增幅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銀行取消信用卡消費積分等優惠,優化管理降本增效。
隨著市場競爭環境變化,相關銀行根據自身經營發展狀況對信用卡業務進行調整。眼下,信用卡市場面臨的競爭不僅有銀行同業,還有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並且非銀行機構的產品相對更加靈活,消費場景搭建得更多,客戶體驗更好,對銀行信用卡市場形成了較大的競爭壓力。若信用卡業務還繼續以老辦法招攬客戶,很難提高用戶辦卡積極性。
為規範信用卡業務經營行為,提升信用卡服務質效,早在2022年,原銀保監會聯合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開展強化睡眠信用卡動態監測管理等行動。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認為,信用卡由過去的“跑馬圈地”步入現在的存量競爭階段,一些問題和難點仍然困擾行業發展。一是睡眠卡問題。銀行通過發行大量信用卡來擴大市場份額,但許多持卡人並未積極使用,導致這些卡片處於“睡眠”狀態。這不僅增加了銀行的管理成本,還可能影響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質量。二是儘管銀行通過風控措施和信用評分來管理信用卡風險,但信用卡透支和逾期問題仍然普遍存在,銀行需要付出較大精力進行催收和風險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