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在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張強鎮華家窩堡村,工人們正鋪設自來水管道。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供水設施不完善,過去村民用水不便。“水流太小,一天衹有幾個時段能取水”……在調研走訪中,康平縣水利局幹部聽到村民的意見,便與鎮政府溝通,研究症結、共商辦法。
經過多次論證,張強鎮農村集中供水項目工程正式啟動,集中改造8個村的供水設施。“幹部們來了很多趟,問得很細。眼瞅著能更方便用上自來水,我們打心眼兒裡高興!”村民李書麗說。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地一體推進學查改,廣大黨員幹部積極轉變作風,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從田間地頭到工廠車間,從街頭巷尾到商圈樓宇,實幹之風撲面而來。
這個夏天,貴州省不少農田、林場迎來一批青年科技人員。貴州省直機關工委抓實年輕幹部作風建設,堅持“理論鑄魂、實踐礪能、制度固本”,實施年輕幹部修好三門課、走好新長征、展現新風采教育引領行動,組建科技幫扶團、基層調研團等,深入田間、園區,在發展一線解決實際問題,錘煉過硬作風。省農科院400餘名青年科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技術培訓,解決技術難題。
“現在電梯既方便又安全,這事辦得太實在了!”北京市平穀區興穀街道居民馬秋蘭的話道出了群眾心聲。如今,興穀街道26部老舊電梯全部完成更新。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平穀區一體推進學查改,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作為重要抓手,針對老舊小區改造中“流程不透明、資金監管弱”等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貫穿項目全過程,著力在規範流程、縮短工期、成本控制等方面下功夫見實效,讓城市更新跑出“加速度”。
走進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一家科技公司項目現場,兩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多虧安居區選派的幹部,審批時間縮短一個月,我們得以提前採購設備、調試生產,盡快實現效益轉化。效率提升,對企業而言就是切切實實的支持。”項目負責人林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