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要成為中概股回流及高成長企業的首選上市地,必須以改革破解制度瓶頸,以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圖片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電/據大公網報導,近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公開場合指出,儘管港股市場受外部環境影響出現階段性波動,但市場運行始終保持有序,充分彰顯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背景下的穩定性與吸引力。他特別強調,已要求證監會及港交所提前布局,確保香港成為中概股回流的首選上市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亦表示,對香港維持高效有序的市場運作充滿信心,認為香港具備在複雜環境中保持競爭力的制度優勢。
與此同時,美國監管層釋放出強化中概股退市壓力的信號。美國財政部及證券監管官員公開表示,在審查過程中“不排除採取強制退市措施”,這一表態標誌著中美金融領域的制度性博弈持續升級。隨著美國通過限制對華投資、強化退市威脅等手段削弱中資企業全球融資能力,中國正通過科創板改革、港股二次上市機制等資本市場開放舉措構建風險對衝體系。這種雙向博弈加速了全球資本流動的區域化重構,推動“雙軌制”金融體系雛形顯現。
在此戰略格局下,香港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資本的核心樞紐,自然成為中概股回流的最優選擇。要切實肩負起這一歷史使命,香港必須以系統性改革為抓手,打造“承接中概股回歸、服務新經濟發展”的制度平台,在全球金融格局重塑中鞏固領先地位。
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近日召開研討會,大家一致認為:面對中美監管差異與全球金融體系重構的雙重挑戰,香港資本市場需以前瞻性思維推進上市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市場承接能力與制度韌性。以下為具體建議:
一、構建分層清晰的資本市場體系
對納斯達克等美股市場低門檻制度形成的競爭優勢,香港需加快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架構。建議明確主板服務成熟企業、創業板聚焦成長型創新企業、OTC(場外交易)市場孵化早期項目的差異化定位,借鑒內地資本市場改革經驗,通過制度創新形成功能互補、有機銜接的市場格局,為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全周期融資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