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衛福部長”邱泰源、健保署長石崇良、食藥署長姜至剛。(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8月14日電(記者 張穎齊)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要提高進口藥品關稅,傳出最高250%。台“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姜至剛14日表示,藥品市場不是衹有單一的美國市場,要增加非美市場,評估要有合理利潤才值得赴美設置藥廠。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召委、本身是醫師的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蘇清泉今日質詢表示,特朗普關稅亂搞,號稱已從各國的關稅拿到了3千億美元,但以他來看,這有一半是美國消費者自己付的吧?特朗普搞一團亂終將一場空,哪有政府這樣搞?只想逼大家來美國製造藥廠,台灣人頭腦好,要與瘋子一起搞嗎?美國勞工很懶惰,台灣人卻一直加班,特朗普目的就是希望拉走台灣人才與製藥廠。
姜至剛答詢,他很欽佩蘇清泉的精準分析,的確市場不是衹有單一的美國市場,當然輸美的藥廠所受到的衝擊,還是有限,不過應評估未來是轉身去哪些其他國家?還是真的要到美國設廠?應有合理的利潤才值得赴美設廠。
姜至剛說,台灣很多藥廠都在觀望,一大部分認為可轉向歐盟、東南亞等其他國家。台灣的藥廠有獲得“GMP藥品優良製造規範”,世界都肯定,也希望大家持續對台灣的學名藥給予支持。也因此,要增加非美市場才對,若赴美的成本還要增加30到60%,那就不用做了。現在輸美已增加0.17億新台幣。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鄒宇新表示,特朗普希望製造業都回流到美國生產,蘇清泉提到的疑慮跟世界上許多學者意思相近,特朗普關稅政策能否成功?還未定性,即使不成功,特朗普也可從國外廠商那裡獲得關稅利益,做為美國己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