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劉泰廷。(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7月10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美國陸續公布對等關稅稅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劉泰廷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國的對等關稅條件嚴苛,就連位在印太地區的夥伴國家,日本、韓國都被課徵超過20%的關稅,甚至多數南方國家的關稅更高達30%以上,這些舉措或許使得各國加速在貿易方面分散市場,而中國大陸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可能因此拓展外交空間。
劉泰廷,中興大學國際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兼任興大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日韓總合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研究專長包括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東亞國際關係、中國外交政策、兩岸關係等。
美國8日公布首波14個國家的新對等關稅稅率,其中,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哈薩克、突尼西亞等國將被課徵25%關稅,南非與波士尼亞30%,印尼32%,孟加拉與塞爾維亞35%,泰國、柬埔寨36%,緬甸與寮國最高達40%,上述關稅稅率預計於8月1日起實施。
對於美國祭出對等關稅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劉泰廷表示,特朗普打出關稅政策最主要的目標其實是促使各國與美國談判,並且從中取得更多美國利益,關稅稅率通常不是最終目的,因此,這波對等關稅公告,很可能還會再有變數,就要看各國後續如何對美國提出談判條件。
劉泰廷指出,特朗普透過關稅手段對外施壓,各國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日本的立場就相當堅定,尤其是在汽車工業相關區塊,堅持不讓步;也有的國家即使對美國開放妥協,仍然被課徵重稅,就好比泰國遭加徵關稅36%,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皮猜(Pichai Chunhavajira)坦言感到驚訝,因為泰國已對約90%美國進口商品減稅,期望能夠獲得美方善意回應。
劉泰廷認為,特朗普的舉措雖然可望讓美國爭取到更多利益,但也可能導致如日本等堅持立場的經濟體加速分散貿易市場,疏離與美國的經貿關係。且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與政治掛勾,從這次公告的關稅稅率來看,顯然美國認為南方國家較傾向中國,因此寧可下重手,這也是某種脅迫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