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2024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 |
|
圖2:2020年以來經常賬戶主要項目收支差額 |
|
圖3:2020年以來非儲備金融賬戶主要項目收支差額 |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產業政策支持製造業發展。上世紀70年代後,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70年的22.7%降至2008年的11.3%,使得製造業及附屬行業工作崗位大量流失,形成工業衰退的“鐵銹地帶”引發了大量社會問題,對外貿易也轉向長期的逆差國,并且逆差規模逐步擴大。此後,美政府先後提出“再工業化”“美國優先”以及“高端製造”戰略,出台各類產業政策支持國內工業發展,同時對競爭對手進行遏制、打壓。一是政府加大基建投資并對製造業企業給予財政補貼,尤其對芯片製造等高新技術行業進行基礎設施和研發支持①。二是出台系列舉措支持企業在美營商,扶持能源等重點產業,通過貿易談判降低其他國家從美進口的貿易壁壘②。三是通過實施301調查、投資審查等單邊措施加強對關鍵技術和產業的保護③。
[圖1:2024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
[圖2:2020年以來經常賬戶主要項目收支差額]
[圖3:2020年以來非儲備金融賬戶主要項目收支差額]
從政策效果看,美國製造業就業、投資等指標好轉但未達到預期,貨物貿易逆差也沒有出現收窄。截至2023年末,美國製造業相關就業以及與生產相關指標出現好轉,但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0.3%,相較2009年前不升反降。具體看,一是2010年以來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出現持續上升,從1140萬人持續上升至2024年的1287萬人,但距80年代高位仍相差甚遠。二是2010年以來美國製造業投資出現穩步提升,截至2024年末非居民對美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水平為2010年的1.5倍;其中,2022年以來設備投資增長迅速,達到2010年的2.8倍。三是美國出口結構有所改善,頁岩氣等能源行業發展使其2023年能源出口全球份額達18.6%,較2019年提升了一倍;2024年前11個月,美半導體出口額達593億美元,同比增長13.4%。但美製造業仍持續萎縮。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與2002年相比,2022年美製造業企業數量下降了21%,且製造業工資增速遠低於全美平均水平。2024年前11個月,美國貨物貿易逆差規模同比繼續增長11%。
美製造業回歸效果不及預期是企業逐利行為、政府產業政策以及全球產業鏈格局變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美製造業衰退過程看,一方面,美企業為降本增利,將製造業轉向勞動力成本低、資源多且政策優惠的地區,典型的是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量遷往亞洲國家④;另一方面,二戰後美政府主動從製造業轉向重點發展服務業和金融業。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美製造業的衰退和產業鏈碎片化。從全球層面看,當前亞洲地區已形成從原材料供應、零部件生產到最終產品組裝的完整產業鏈條,涵蓋了製造業各領域。這使得亞洲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大規模生產的製造業領域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因此美即使重拾產業政策也難以扭轉當前全球產業格局、複製80年代的繁榮。
據此,重建製造業產業鏈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政策的實際落地還需要各項生產要素和基礎設施配套,很難因為關稅或其他產業政策的實施就一蹴而就。因此,在中國企業全球化布局的過程中,保持境內產業鏈供應鏈完整和必要生產規模是關乎國際收支平衡基礎和國家安全的重要環節。
(二)推動人民幣貿易結算以及雙邊本幣可兌換,提升人民幣國際貨幣地位,保護“走出去”企業金融資產安全
在國際貿易活動中,推動人民幣貿易結算以及雙邊本幣可兌換不但能够顯著降低交易成本,而且還能通過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從而避免制裁風險。2022年開始的烏克蘭危機為在俄羅斯境內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使用提供了天然的試驗。隨著人民幣在俄外匯市場交易量日益擴大,俄境內銀行、債券類產品也日漸豐富,人民幣國際使用的潛力顯現。
一國貨幣實現國際化的重要條件:一是擁有穩定的對外輸出流動性的渠道;二是擁有能在當地金融體系內沉澱生息的資金池,要擁有足够豐富的投融資產品,為境外主體獲得、持有、使用本幣提供更多支撑和便利。從當前人民幣在俄羅斯發展現狀來看,快速增長的中俄貿易跨境結算基本可滿足提供人民幣流動性的條件。當前人民幣投融資產品正在逐步豐富,特別是隨著存貸款、債券、基金、理財、股票等細分市場投融資產品的豐富,利率、外匯等風險管理工具的健全,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將由貿易結算驅動發展為“貿易結算+金融持有”雙輪驅動,俄境內市場主體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信心和熱情將繼續提升。
人民幣跨境交易結算更具安全性。從外因看,中俄貿易的蓬勃發展、俄羅斯較為開放的市場以及俄羅斯“去美元化”舉措為人民幣在當地扎根提供了外部條件。據SWIFT數據顯示,隨著中俄貿易增長,當前俄羅斯已成為中國內地以外第三大人民幣全球支付使用國,俄羅斯對人民幣使用持較為開放的態度,限制較少;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俄羅斯開始全面布局“去美元化”措施,包括開發“本土版”金融信息傳輸系統(SPFS)、多元化外匯儲備等。
從內因看,人民幣已具備成為主要國際貨幣的基礎。近年來,人民幣支付貨幣功能穩步增強,儲備貨幣功能不斷上升,可兌換程度逐步提升。在支付功能方面,據SWIFT數據顯示,人民幣是全球第四大最活躍貨幣,2024年12月支付金額占比為3.75%;2024年全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約64萬億元,同比增長23%。在融資功能方面,人民幣成為全球前三大貿易融資貨幣。2024年,外資金融機構和企業來華發行熊貓債接近2000億元,同比增長32%,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同比增長150%。在儲備功能方面,80多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此外,人民幣幣值穩定、跨境交易清算系統(CIPS)等基礎設施完備,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基礎。
(三)堅定支持外資企業在華展業,為外資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2025年3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指出,外資企業在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外資企業在維護世界經濟秩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外資在中國出口貿易中仍占據重要地位。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24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29.2%,出口占比27.4%,進口占比31.7%。
長期以來,外資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推動中國經濟前行的關鍵力量。在工業領域,2006 年外資企業工業增加值占比達峰值27%,為中國工業體系注入強大動力,極大提升了工業生產規模與效率。在稅收貢獻方面,依據財政部數據,2022 年外資企業貢獻了全國稅收的18%,為國家財政收入提供重要支撑。近年來,外資質量穩步提升,尤其在高技術產業領域成果顯著。高技術產業外商直接投資占比從2013年的12%提升至2022年的36%,要繼續鼓勵外資在高新技術產業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中國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助力中國經濟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應聚焦解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清理各類隱性壁壘,拓寬外資准入領域,吸引更多優質外資進入中國高端製造、現代服務、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同時,要全力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確保外資企業技術優勢得到充分保障。加強法律執行力度,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讓外資企業在華安心經營。此外,各地政府與相關部門需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政策透明度與穩定性,切實解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遇到的問題。通過與外資企業充分溝通,明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努力為外資企業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讓外資企業放心在華經營,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基金項目: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學研究基金項目。
注釋:
①奧巴馬出台《美國復興和再投資法案》提供十年期共計7870億美元資金刺激經濟復蘇,出台“出口倍增”計劃為製造業企業提供財政支持和貿易便利,提出“選擇美國”計劃吸引直接投資創造就業并促進製造業增長。拜登出台美國就業計劃和《芯片和科學法案》,通過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創造高新工作(總額約2萬億美元)并加大政府對本土芯片製造和研發投資(總額約3000億美元)。
②特朗普通過《減稅和就業法案》降稅并提供臨時稅收減免,吸引跨國公司在美經營;放寬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監管,支持本土能源產業發展;重新談判貿易協定降低別國對美國產品的關稅,降低外國對美貿易壁壘。
③特朗普實施保護性貿易政策,對中國等主要進口貿易夥伴發起301調查、加徵關稅;通過外國投資審查,限制中國對美投資。拜登加強對敏感和關鍵技術出口限制,以保持美國技術優勢;在關鍵礦產、醫療用品和高科技產品領域,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④根據相關數據,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製造業就業人數持續下降,其中紡織業就業崗位減少幅度高達70%。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5年5月號,總第329期,P12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