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海南煉化乙烯碼頭的起重裝置(中評社 葉佳怡攝) |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電(助理記者 葉佳怡)4月9日至4月15日,由中國記協與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共同主辦,海南廣播電視總台承辦的“自貿封關看海南”港澳台媒體記者集體採訪活動在海南舉行。4月12日下午,三十餘位來自港澳台的記者一起來到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感受海南洋浦開發區蓬勃的發展活力。
海南煉化地處海南省西北部的洋浦經濟開發區,屬於“境內關外”,毗鄰北部灣,位於新加坡—香港—上海—大阪國際海運主航線上,是經馬六甲海峽進入中國航運的第一節點,是溝通中國和東南亞的橋梁和紐帶,地理和海運條件優越。自貿港政策落地後,加工增值免關稅等利好政策,會為石化產業鏈升級提供諸多利好政策紅利。
其中,港澳台記者們重點參訪了海南煉化的乙烯配套碼頭,該碼頭是一個呈L型的天然深水港,擁有4個泊位,港口岸線總長1215.9米,含1個5萬噸級LPG泊位、2個2萬噸級液體化學品泊位、1個3萬噸級件雜貨泊位,用於保障乙烯原料和相關產業的進出場,每年吞吐量達到560萬噸。
此外,在綠色環保方面,海南煉化公司堅持國際對標,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僅占洋浦環保污染物排放總量20%的環保排放,創造了占洋浦石化園區65%的工業總產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