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組合體。(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兩句話,出現在這次採訪中。
“我記得我飛行回來,落地之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說話的,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
“年輕人應該追逐夢想、仰望星空。一位哲學家說得非常對:‘一個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說話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近日,楊利偉、吳偉仁接受記者專訪,暢談中國人如何走向星辰大海。
飛天夢實現近22年——
“非常羨慕今天的航天員們”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飛天夢。
“千年飛天夢想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實現了。”近22年之後回望,楊利偉感慨,自己親身經歷了載人航天從無到有的迅猛發展。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時制定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到今天已全部完成。
一路走來,楊利偉親眼見證著一代代航天員的成長。從最早衹有駕駛員,到現在擁有工程師、載荷專家等諸多工種。正在訓練的第四批預備航天員裡,還有來自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的載荷專家。
飛天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楊利偉形容,當年自己是“坐著拖拉機上太空”,今天航天員們“飛行過程中都可以面帶微笑”。現在,航天員到了外太空,不但每個人都有鋪位,每天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吃到符合中國人飲食習慣的美食,“一周都能不重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