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據央視新聞報導,3月7日,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計劃從今年起,通過創新培育“京娃”系列智能體、全覆蓋開展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打造一批“助教、助學、助育、助評、助研、助管”應用場景等系列舉措,全方位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首都基礎教育改革發展。
重點打造首批11個應用場景,構建首都教育智能生態
《工作方案》指出,北京市將圍繞AI“助教、助學、助育、助評、助研、助管”六大核心領域,探索人工智能應用新場景。探索AI賦能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場景式、浸潤式、融合式實踐育人體系,推動“五育”並舉、立德樹人邁出新步伐。
比如,拓展“AI+智慧體育”“AI+美育浸潤”“AI+勞動教育”等方面的應用場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深化學生對勞動價值的認知。探索AI驅動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助力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發展。
在前期試點基礎上,今年北京市將在中小學重點打造首批11個應用場景。包括:
3個“AI 助教”應用場景——智能備課、智能課堂質量監測、智慧作業/命題;
3 個“AI 助學”應用場景——智能錯題分析及資源推薦、自主寫作批改、外語學習助手;
2個“AI 助育”應用場景——智慧體育、心理健康助手;
1個“AI 助評”應用場景——智慧綜合素質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