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逐的底氣何在?豪邁集團董事長張恭運給出答案:“我們自主研製的先進裝備,有力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製造一枚小小的氣門芯,要經過30多道工序。通過創新研發出生產氣門芯的專用裝備,企業將生產效率提升近百倍,產品質量也大幅提升。
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會因生產力“質”的提升帶來新的投資和消費機會,使經濟能夠突破原有技術條件下形成的均衡,產生“量”的跨越式增長。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質取勝是不二法門,關鍵在於持續創新,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廣西將聚焦先進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建設10個重大中試平台;湖南推出促進綠色智能計算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打造國家綠色智能計算產業先導區、力爭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吉林延伸氫儲產業應用場景,新能源產業投資將超過1300億元;貴州推動龍頭骨幹企業“智改數轉”,計劃打造智能工廠及100個數字車間……
各地積極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不斷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用質的提升為量的持續增長添動力。
從“撿到籃子裡都是菜”變“提著籃子選好菜”,長沙經開區引導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聚集,打造出工業“高產田”;滬深交易所開展“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已有超1600家上市公司發布行動方案;成都高新區將通過製造業智改數轉公共服務平台發放5000萬元“數智券”,助力企業更好發展。
放眼全國,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正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近期一個個舉措相繼出台,切實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上來。
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明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為農業由“規模擴張”向“質效提升”轉型提供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發布,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金融支持…… |